60(1 / 5)
当初郦锦宜嫁入桓府,并没有轰动到皇帝赐婚的地步。
除了桓素舸,以及当事的这两位“新人”,没有人知道这门突兀而丝毫也不匹配的亲事从何而起。
似乎只有桓玹交代了一声,然后底下的人就满怀着震惊跟不信、按部就班地开始准备起来。
在所有人看来,这一切完全就像是一场荒唐的演练,偏偏每个人都投入了十分认真。
成亲那天,本该是洞房花烛,桓玹来新房里走了一遭,看了眼自己的“新娘子”。
然后他就结束了本该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的洞房良宵。
而且第二天就搬去了内阁,仿佛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位鞠躬尽瘁,舍小家顾大家的国之股肱栋梁。
不过当时,也隐约有些八卦流言传播的。
虽然关于郦家那位大小姐的风评是有些差,但是没有人指摘她的容貌。
本来郦雪松默默无闻,却因为跟桓府结亲后名声大噪。而他的女儿……原本也是藏在闺中人不识,因为名声太差,对于其容貌的期待度自然也相应地降低。
可是后来露面——尤其是在嫁了之后,桓府的几场应酬里,但凡见过那新妇的,无比惊愕于她的美貌跟气质,并发出诸如“人不可貌相”之类的感叹。
郦锦宜并不是杨玉环,什么“杨家有女初长成”,“天生丽质难自弃”。
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,从小儿也算是千万宠爱,长大又成为寿王妃,乃至封为贵妃,从小儿的娇养,也滋润了贵妃的才艺跟容貌体态,而让唐明皇舍弃六宫粉黛的贵妃娘娘……其丰腴的体态跟锦宜相比,只怕要是两个锦宜才能比得过。
郦家原本家境窘迫,锦宜又操心家务,长到十四岁都不知脂粉跟装扮乃何物,虽有着天生的容貌,但不管是吃食补养还是衣着妆扮上都是十足欠缺,所谓人要衣装马要鞍装,所以除了雪松知道自家女儿丽质天生外,其他多是不知。
锦宜的快速长成,是在桓素舸下嫁之后。
但是这种“长成”的方式,对锦宜而言,却更像是一场极为残酷的“拔苗助长”的催长仪式。
在所有人惊艳于新妇的容貌之时,桓玹连看那人一眼都觉着多余。
终于一日,大概是积攒的八卦心理无法按捺。
明帝打趣笑道:“熬了这多么年终于成了亲,又是个娇滴滴的小娇妻,怎么你居然舍得让人家独守空房,自己跑来睡这没有趣味的内阁板房?”
桓玹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