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(1 / 5)
桓家四房的姑娘桓纤秀,虽然年纪小,却极为通情达理,善解人意。
虽然明面上没有人说出口,但私底下大家几乎都达成了一个默契:太子妃花落谁家,这件事是由桓辅国来决定的。
尤其是当定下来的人选是桓纤秀之后,越发是板上钉钉地这样以为了。
只不过对于桓府里的人来说,未免略觉古怪。毕竟之前桓素舸未出阁之前,这位姑娘一直都被看做未来的太子妃人选。
而桓纤秀在桓素舸的映衬下,就像是在白天鹅身旁的丑小鸭,羽毛黯淡而不起眼。
何况桓家四房里,四爷桓瑀是正五品下的宁远将军,镇守在北方朔州,一年里只有几天的时间在长安,只有夫人跟一子一女同住府里,向来也不闹不吵,安静本分的几乎让人忽略了他们的存在。
太子妃人选定了那日,都说是桓家四小姐,大家还都诧异,一时想不起来是谁。
***
下午,子远跟桓素舸便先回了府。
锦宜在桓纤秀的陪同下,在四房屋里略坐了会儿。
桓纤秀的弟弟比八纪还要小两岁,性格却是天壤之别,坐在原地发呆,半晌都不出一声。
八纪素来知道他的性子,当着锦宜的面儿也不敢去调戏,倒是子邈在跟前坐了半晌,但不管他说什么,阿果都不答应。
后来,八纪不耐烦,便先拉了子邈,两个人又跑出去玩了。
桓瑀之妻苏氏亲端了一盘点心上来,看锦宜的眼神带着安静的笑意:“姑娘莫要嫌弃这里简陋。”
大抵这人跟人之间有种奇特的感应,锦宜从小到大都是在困顿交加的环境里长大的,如今看这四房的情形,却也跟昔日的自己家里有些异曲同工的气息。
可见就算是高门大户里,各家之中过的日子也是不同的。
锦宜忙道:“多谢夫人。”
苏氏笑了笑,并没说什么。锦宜却瞧出这笑里的意思——将来她嫁了过来,就不能叫“夫人”了,称呼上自是大变。
苏氏道:“你们自在说话。”又叮嘱小儿子:“阿果,你随我出来,别扰了你姐姐跟姑姑。”
锦宜忙道:“不妨事,留他在这里吧。子邈跟他的年纪差不多呢。”
小孩子仰头直直地看了锦宜半晌,仍是一言不发,也不动弹。
桓纤秀道:“小少爷真是聪明伶俐,怪不得能跟小八爷玩到一块儿去,阿果就不一样,这孩子有些怪,性子闷得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