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风月事(十二) if线完(2 / 4)
逛。”
她原不喜欢这样正经的宴会,加之听闻茶楼有新式样的桃花糕,今日一早特地来尝,哪知竟旁听了这么一场好戏。
及至到了琼芳园,萧窈并没叫人知会崔循。
冬日里尧祭酒卧病在床,春试交由崔循操持。按照不成文的习俗,他算是今科考生的“座师”,于情于理,必然有许多事务要安排。
会遇上他,则全然是凑巧。
隔着柳荫花丛,萧窈一眼就认出崔循的身影。眯了眯眼,也认出与他说话那位正是方才策马游街,引得围观百姓赞叹不已的“冯郎”。
冯项身量低些,身形也更瘦削些,正一脸诚恳地说着些什么。
崔循原本专心致志地听着,余光瞥见她,微不可查地偏了偏头。待冯项言罢,神色温和地勉励几句,便分别向她走来。
萧窈在亭中闲坐,一手托腮,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。
“不是要去茶楼尝点心?”崔循记得她昨日随口提及的闲话,含笑问,“是点心不合口味,还是何事横生枝节?怎的想起来琼芳园。”
萧窈摇头:“喝茶时凑巧见学子打马而过,听了些闲话,便想着来凑凑热闹。”
说着又好奇道:“冯项方才与你说什么?”
“他来谢我。说是家境贫寒,早前一度生出过懈怠的心思,因我昔年高中备受勉励,才得以有今日。”崔循深深看她一眼,“我便告诉他,他能走到今日是靠自己,而非旁的什么人。今后入仕,亦如是。”
萧窈收敛了杂七杂八的心思,由衷道:“这是好事。”
于崔循、冯项,乃至于天下寒门学子而言,这便是春试的意义所在。就连士族子弟,也无法在从从前那般躺在祖辈的荫庇之下,心安理得地当个尸位素餐的废物。
虽有沉疴积弊,但至少也已经有欣欣向荣的苗头。
萧窈很少会关心朝局政务,难得触动,正儿八经生出些感悟。
只是待到晚间,被崔循按在床榻间变着法折腾时,起初只觉一头雾水。待好不容易理出点头绪,明白因何而起时,顿觉实在是冤得厉害。
手腕被朱红的发带束缚着,不算紧,但也难挣脱。
她气都喘不匀,断断续续辩解道:“我、我只不过是,随口一问,怎么就成了在意冯……”
崔循没由她将这个名字说完,垂首在唇上轻咬了下,声音低哑:“听闻市井间议论纷纷,说是冯项似我当年,又青春年少。窈窈以为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