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先生(2 / 4)
“哪能啊,”那老头笑了笑,前两个月通过春薯他家那些汉子媳妇赚了十几两,还能盯着那点活计?
“那你盯着人家学堂干啥?他家孩子还小,不急不急。”村长三言两语地要把话题揭过去,可大家怎么会放过他呢?
“村长,你家东子今年快六岁了吧?长得斯斯文文的,要是能读点书的话说不定以后又是一个举人老爷。”
村长家的小子变成了举人老爷,那可是全村沾光的事,但沾的光毕竟有限,要是自家出了个举人老爷,那么子孙后代都是要跟着享福的。
“唉,他还太小了不定性,但是你家那两个,聪明伶俐是全村出名的,以后你可有指望了。”
村长的一番话把老头说的高高兴兴的,可是随后又发愁了,“聪明是聪明,但是不读书以后就是庄稼汉,我倒宁愿他们老实本分些。”
“哟,上半年不是赚了好些钱吗?给孩子送到镇上去念书啊。”村长提议道。
“镇上咱们可去不起,镇上的束修高着呢!”老头摆摆手,镇上能是他们去的地方吗?
镇上的书院是一个大财主开的,他请了四五个先生,开了好几个班。束修最少的那个班,一个月也要五百文,还不包括书本纸张墨块的钱。
这样算下来,一个孩子要上学,每月起码一两银子,还要走那么久的路。孩子小不放心他们自己去,大人就要去送,这一来一回可耽误不少事。
所以,这在镇上读书是不行的。要是像那罗田村一样,出了家门口就有书读就好了。
“村长,你能不能给咱们打听一下,看章树家的书院招不招外人?”老头按耐不住,还是说了出来。这话一出口,便得到大家的赞同。
“是啊,村长你帮着问问吧。”
“有什么章程我们也可以商量着办。”
“我们也想娃儿多识两个字。”
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,渴望让孩子学文识字的信念比什么都强烈。
村长半眯着眼睛听他们说话,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,“你们倒是聪明,叫我舍了老脸去问。怎么不自己去问?”
“章家那样的人家,我们去说管什么用。”刚开始大家不觉得什么,不就卖点粉条嘛也没什么,但现在大家看清楚了,在他们为了孩子读书而烦恼的时候,人家已经能自己开学堂了。
这样的人家和他们这些老百姓就有些差距了,不是关系特别好的人家,轻易不敢上他们家去,关系好的又不去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