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(3 / 5)
地在匣身上摩挲,不禁十分想见她打开匣子以后的神情,可惜出于礼仪,主人家也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拆礼品的。
她是投其所好,先生当是喜欢的罢。濮阳想道。
除却濮阳所赠还在卫秀手中,皇帝赐下的都被仆役收了起来。这些礼物数目甚多,纵使不曾亲见,也知皆是贵重之物。
濮阳有意无意地与卫秀说起这大半月在宫中的事,连同晋王来的事。
晋王这样的,她是看不上的,她在皇帝身边,对政务,自小耳濡目染,说句自大的话,对比赵、晋二王,她的政治涵养要高上不少。不说其他,光是那两位刺使的事,晋王以为濮阳有意折了他的臂膀,但在濮阳看来,这样的人,不如不要。下属之人,有些瑕疵倒无妨,若于大节有亏,便要不得了,谁知哪一日就连累了主君?
“二郎也是厚道,先前幽州刺使截留贡品的事,轻易就能攀扯到三郎身上,偏生他就放过了。”那刺使是晋王的人不少人都知道,他截留了贡品,兴许就是献与晋王了呢?
“赵王殿下兴许另有主意。”卫秀道。
有主意,早就施行了,何至于今日还无半点动静,她这样说,不过客气,顾着到底是濮阳的兄长。
濮阳抿了抿唇,在山道上见了五郎,便知阿舅不死心,派了亲子来看,五郎回去,定会向阿舅禀报,阿舅得了准信,少不得上禀外祖父,外祖父最是惜才,怎会无动于衷,而卫郎之名,兴许会就此传出去,草庐之静谧便要打破了。
这比上一世早了整整十二年。
濮阳心内叹息,倘若求贤之人络绎不绝,她一公主,又凭何得先生青眼?真想,把人直接抢走才好。
可这样,就算得了人,也得不到心。
经验告诉濮阳,对于清高隐逸之人,最好便是动之以情,坦然,信任,诚心缺一不可,而最为要紧的却不是这三样,而是,前程。
愿为幕僚事主之人,谁不想创一盛世,名垂青史?
“殿下与我,也算故人了,故人相见,殿下奈何戚戚?”卫秀忽然道。
濮阳回过神来,神色略显犹豫。
按照她上一世所成之事来看,倘若卫秀想做官,她是可以办到的,哪怕是丞相之位,她也能取了来与她,可她之志,并不在此。
她和外面那些隐士不一样。
抬头见卫秀关切的目光。
濮阳心头微动,笑了一下,说了实话:“近来常忧一事,以我之智,寻不见破解之法,愿向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