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(2 / 5)
知她素来口风严,听了什么从不外传,再兼之,皇帝认为濮阳虽是公主,但也不能对政务一窍不通,知道得多一些总是有好处的,便什么事都与她说一说,小到一县徭役,大到边陲布防,都拿来与她闲话。
眼下王淳见濮阳问,便道:“阿爹令我来的,迎阿姊那日惊鸿一瞥,阿爹便记在心上,欲延卫先生为王氏门客。可惜他近几日忙着,腾不出空来,便令我先来拜谒。”
语气中甚是赞赏,想来回去,定是诸多溢美之词。
濮阳:“……”阿舅怎地如此性急。
王淳抬首望天,只见今日天阴,不见天日,道:“阿姊快些走吧,这天况,兴许有雨,我也得快快下山去了。”
濮阳没拦他,令他路上小心,又问他可带了伞具,令内宦匀出一柄伞来与他。
王淳见他们也只恰好而已,借与他,便不够了,忙推辞。
濮阳道:“不妨事,我到山上,可与卫先生借一把。”
王淳这才收下。
濮阳说完这句后,觉得这主意甚好,借了伞,倘若先生今次仍不愿随她入京,她可借还伞之名再来。
濮阳继续前行,王淳在身后见她走远,方下山去。
至草庐,仍是她离去时的模样,只是草庐后的竹林,仿似绿意更深了。
仆役闻声出来,见是她,忙跪拜,而后入屋去通禀。
濮阳站在柴门外,遵循着为客之道,待卫秀的身影出现在眼帘中,她方快步上前,笑着与卫秀相对行了一礼。
二人相携入门,濮阳方道:“今日登门,是为谢先生而来。”
她一说罢,几名宦官便走上前,将礼物呈上。濮阳从中选出一只翠绿的长条匣子,道:“余者,皆是家君谢先生备下的。”
然后,微微期待:“这是我谢先生的。”一面说,一面亲将匣子递与卫秀。
卫秀谢过后,双手接过,并未立即交与身旁的侍女,而是放在膝上,笑道:“王郎不久前才离去,殿下可在途中与他相遇?”
“见了。”婢子奉上茶来,濮阳接过茶盅,答道:“不知舍弟可与先生添了麻烦?”
“小郎君秀润天成,深得我心。”卫秀道。
濮阳:“……王氏子之风采,确是京中少有。”心里很不高兴,怎么就深得你心了呢。
卫秀笑了笑,她一贯沉静,这一笑,竟如远山,悠遥清净。
濮阳那点不悦也随之散去,微一敛目,便见卫秀的指腹无意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