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常遇春带孩的原因(3 / 7)
,哪肯听妇人之言?
后常遇春继续一边屯田一边练兵,让他的疆土少了一半的时候,他才稍稍清醒。
他写信试探朱元璋,试图与朱元璋商量,自己能不能成为占领巴蜀的“藩王”,朱元璋完全不理睬他。
明玉珍明白,朱元璋不会对他手下留情。
他试图打退常遇春,但麾下将领个个都在拖后腿,意见不统一,他又不肯亲自带兵出征,怕被下属背刺,最后生生把自己气病了。
彭氏再次劝说明玉珍投降朱元璋,明玉珍终于意动,但他有个朴素的愿望,就是不当亡国皇帝。
明玉珍给明升、彭氏留了遗旨,让明升一登基就投降。
但明玉珍有声望,他可以率众投降;明升当时还是个十岁孩童,他说投降,谁会听他?
于是彭氏悄悄送信给常遇春,让常遇春来接应他们。
彭氏并不在乎大夏如何。只要常遇春能把他们母子二人安全接走,之后巴蜀是降是乱,就和她没关系。以朱元璋气度,应该不会迁怒他们孤儿寡母。
之后明升果然被下属吴友仁挟持,幸得常遇春千骑入成都,将他解救。
那之后,明升就十分崇拜常遇春。
因明升年纪小,又刚登基就投降,投降时还拿出了明玉珍的遗旨,以说明明家早就想投降,只是明玉珍将死之人,想要过一把皇帝瘾,朱元璋便对明家不怎么提防。
明升在应天比较自由,时常去常遇春家拜访。蓝氏也很照顾这一对孤儿寡母。
当明升得知常遇春家里多了两个“降王之子”后,回家对彭氏哭了一场。
彭氏却兴奋不已。只要开了这个先例,那我儿岂不是也能……
于是深居简出的彭氏第一次入宫求见朱元璋,请求明升也跟随常遇春学习。
朱元璋顾念彭氏在明夏降明时做出的巨大贡献,同意了彭氏的请求。
至于陈理……虽然陈汉是被朱元璋覆灭,而不是投降,但陈汉有许多将领投降,陈理身为陈友谅唯一活着的幼子,也在应天被荣养。
赶三只羊也是赶,赶四只羊也是赶,朱元璋担心别人说他故意薄待陈理,就让陈理也跟着常遇春了。
陈标得知前因后果之后,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感叹。
他从后世零散信息中得知的朱元璋,是一个虽然当了皇帝仍旧很自卑的人。他时时担心自己的位置会不稳,制定了许多政策来巩固他的政权,填补他的自尊。
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