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常遇春千骑夺巴蜀(7 / 8)
自己刚斩断了铁索木桥,麾下就有士兵通知附近老百姓,偷偷去给常遇春带路,从山中小路绕过天堑。
常遇春见此机会,心头一横,居然就率领这千余骑兵长驱直入,铤而走险,靠着巴蜀老乡指路,直接一支奇兵进入成都。
当常遇春一路畅通无阻来到成都时,吴友仁还将大军驻守在各处天堑关隘,等着与常遇春正面决战呢。
吴友仁看着骨头硬,常遇春突然出现在成都城中——成都城门也被老百姓和守城士兵打开了,常遇春一点抵抗都没遇到,直接被城中百姓带路去了皇宫,他立刻膝盖就软了,当即投降。
最坚定的抗明投元将领吴友仁都投降了,常遇春已经在成都接受了明升当众投降,其他巴蜀将领就不攻自破,纷纷赶紧投降,生怕晚投降一步,就比其他人少一分投降的“功劳好处”。
常遇春只能说,这是他打的最容易的一次仗,辛苦都只在赶路上了,他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有多大的战功。
常遇春道:“功劳不在我,也不在降将,在巴蜀的百姓身上。”
听了常遇春的描述,朱元璋先畅快大笑,笑完之后,他叹气道:“在百姓身上啊。”
常遇春点头:“嗯,这次功劳最大的是巴蜀的普通百姓。”
朱元璋道:“明年建国之后,先减免巴蜀百姓三年赋税。”
常遇春立刻起身跪下:“谢主公!”
朱元璋将常遇春扶起来,道:“谢什么?有功就该赏,这是他们应得的。伯仁,你现在还怨我把你放在后方吗?”
经此一役,常伯仁应该知道我的苦心了吧。朱元璋感叹地想。
常遇春耿直道:“若主公不把我放到后方,或许这次北伐,我也和其他将领一样,正在赶路的时候,就一脸懵地听说世子带着几万人一两日内轻松直取大都,自己什么都没赶上。所以这次还是后方好,幸亏我没去。”
朱元璋先愣了一下,然后笑得直不起腰:“你啊,确实是这样。你没能去北伐,反倒是立了大功。那些北伐的将领什么都没捞到,都在埋怨我为什么要让标儿当前锋呢。”
常遇春严肃道:“主公,以后你准备派世子亲征的时候,要么让我给世子当先锋,要么就把我另派一处吧。世子有大气运,又有大才华。若和世子一同出军,又不和世子一路,恐怕臣很难获得功劳。”
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。他拍着常遇春的肩膀道:“不至于,不至于,下次不让标儿当先锋就好。这件事要怪徐达,谁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