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常遇春千骑夺巴蜀(6 / 8)
儿子虽然请降,但不是被吴友仁挟持了吗?这巴蜀,还是你打下来的。”
明玉珍的儿子明升与朱元璋的儿子陈樉同岁。
虽然陈标早早就能肩负重任,但寻常人在他那个年龄,还是总角稚童,连字都不一定认得全。明升自然也是个无知稚童,不可能继承明玉珍的政治遗产。
明玉珍在看到常遇春不带大军就能逐渐蚕食自己的地盘,终于在死前清醒了一次,让儿子登基后立刻向朱元璋请降。
其实他在重病时请降,他家人未来的待遇会更好。但以明玉珍的眼界和心胸,他能想通请降就不错了,“亡国之君”可不想当,所以就把一切推给儿子。
明玉珍的夫人彭氏倒是个明白人,知道儿子投降朱元璋还有活路,如果继续当这什么“大夏皇帝”,恐怕会死在“大夏”几个争权夺利的军阀手中。所以发丧的时候,她就立刻派人去请常遇春“天兵入关”。
可惜明玉珍死后,年幼的明升根本控制不住身边人,立刻就有人向明玉珍麾下最强大的军阀吴友仁告密,吴友仁就入成都“勤王”,将明升挟持,命令大军与常遇春开战。
明玉珍麾下的将领们虽然不一定服明升,但比起和自己同级的军阀们,他们宁愿尊明玉珍的儿子当一个傀儡皇帝,好歹名正言顺,能说服自己。
朱元璋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原大地,眼见着只要能扫灭张士诚,就可以对他们动手。他们要么投降元朝请求帮助,要么投降大明。
比起元朝,原本就同属于红巾军的明玉珍下属当然更乐意投降朱元璋,未来肯定能换个地方吃香喝辣。
元朝的大都都被朱元璋占了,皇太子在甘肃做困兽之斗,他们就算再没脑子,也不认为投降元朝,元朝就能帮他们抵抗朱元璋。
常遇春得到投降的密信诏书时,就立刻率领千余旗兵,飞速启程去成都,想在明夏将领进入成都之前接到明夏小皇帝。
没想到,他还是迟了一步。
但迟了一步问题也不大,吴友仁的阻拦不痛不痒,一路投降的人比阻拦的人多。
但最重要的不是投降的人,而是巴蜀的老百姓们。
常遇春在巴蜀中已经颇有仁名,巴蜀的老百姓们就等着常遇春来救苦救难。
当常遇春拿着明升的投降诏书光明正大来接管明夏的地盘时,巴蜀百姓们心中最后一丝被明夏报复的担忧消失,立刻喜迎大明王师。
吴友仁以为巴蜀天险,能守很久。
但他没想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