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(3 / 5)
有限,部分大车由人力拖拽。从拉车人身上的衣物可以看出,其中有不少是奴隶,八成还是氏族逃奴。
对此,北安国来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庸国人也当没看见,任其跟在队伍中,和众人一起离开。
车队行进途中,陆续有队伍加入,大多是背着包裹的村民。他们听到消息,接连从出逃氏族的封地赶来。
庸国税赋冗繁,百姓辛辛苦苦一年,收成还不够交税。
庸都的情况无需赘言,日子能过下去就不会发生国人暴动。封地中的情况更加糟糕,丰年亦有饿莩。实在活不下去,许多人只能舍弃田地,逃入山中做了野人。
暴乱的国人孤注一掷,坚持要投奔公子颢,只为能寻一条活路。
队伍越向前走,加入进来的人数越多。等抵达预定地点,蜿蜒的长龙已然看不到尽头。
庸国虽小,国人庶人加起来也有十几万,加上跟随队伍的奴隶,足足超过三十万。
这么庞大的数量,赵颢不可能独吞,也不具备独吞的条件。除去约定交给郅玄的部分,北安国氏族也能沾光,或多或少,大家都不会落下。
不过赵颢提前说明,氏族必须依照约定行事,给庸国人田产房屋,奴隶也要妥善安置,不能随意饿死。
不愿错过如此大的好处,氏族们答应得十分痛快。不过是些许房屋田产,通通没有问题。
在约定地点,早有数队车马等候。
庸国人将在此处分开,或前往草原,或去往北安国内。
由于人数太多,过程难免嘈杂,还曾出现短暂混乱。队伍中的庸国氏族主动站出来,帮助来人整理队伍,尽可能解决麻烦,不使迁移出现问题。
耗费三天时间,各支队伍分配完毕。
颢城和玄城遥远,前往草原的队伍最先出发。由几家氏族带头,队伍中的国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,行动算得上有序,没有发生任何混乱。
这一幕被详细记录下来,分别送往郅玄和赵颢手中。
虽然庸国氏族在国内不显,以其目前表现出的能力,在草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。
继第一批人离开,其余各支队伍也陆续出发。
过程中有飞骑驰出,并有信鸽放飞,专为向郅玄、赵颢以及接收的氏族传递消息,让众人有所准备。
郅玄接到信鸽,恰好在早朝之前。
看过信上内容,郅玄心中大喜,走进前殿时步履生风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