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(2 / 5)
地。
商人说得再好,城池到底竣工不久,又是深入草原,在多数人看来难免有些贫瘠。但这也意味着机遇,有幸抓住,家族非但不会衰落,反而能更上一层楼。
“国人庶人能领畜禽,我等不与其争,以钱绢购买。”
庸国和北安国相邻,庸国氏族大多清楚北安国的经济情况。能一次给出数量庞大的牛羊鸡鸭,绝不是北安国的手笔,最大的可能是西原国。
西原侯和公子颢结成婚盟,赵颢要安置投诚的庸国人,郅玄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帮扶,很是合情合理,不会令人感到意外。
庸国朝堂乌烟瘴气,在外人看来,庸侯和国内氏族都是烂到根子里,全都无可救药。
然而,这几家氏族能躲过暴乱,平安留在都城,足见家族中不乏聪明人。
他们看出事情背后有西原侯的影子,说不定后续还会参与更多。认真思量,都认为迁往草原是上上之选。
去往草原,展现出应有的价值,有极大可能获得西原侯和公子颢庇护,远胜去北都城开始另一场勾心斗角。
最重要的是,庸侯现在北都城。
国君昏聩贪婪,被国人逐走是自作孽。可身为臣子却和暴乱的国人站在一起,还要一同转投别国,怎么想都有些尴尬。
去草原能避开庸侯,对家族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,如何选择,几名家主都是心中有数。
决定既下,庸都迅速变得喧闹起来。
氏族的马车排成长龙,车上满满登登都是金绢和粮食。
考虑到草原的生存环境,各家把家具全部带上,连门板都一并拆走。若非房子是夯土结构,实在很难移动,估计会将“举家搬迁”具象化,扛着房子一起走。
氏族带头,国人庶人受到启发,搜集木料装订大车,家中能带走的一样不落。瓶瓶罐罐不提,垫床板的泥砖都没留下半块。
王宫大门敞开,逃走的氏族家中也乏人看守,却没有遭遇哄抢。明知库房中堆满粮食,锁头能轻易砸开,依旧无人动手,粮食始终没少一粒。
有人提出分粮,立即有老者出面制止。
“我等逐君是国人之权,夺粮却会触犯律法。如今投向他国,试问谁愿收留一群无视律法规矩之人?”
北安国来人留在城内,目睹一切,郑重提笔记录,对庸国人的言行十分佩服。
等到出发当日,庸都城门大开,以几家氏族为首,满载的车队鱼贯而出。
城内牛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