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锋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穿越历史 >判官 > 第124章 番外7:钱塘旧事

第124章 番外7:钱塘旧事(1 / 7)

古钱塘江岸数百里,杨柳拂堤,粉杏堆墙,长巷千百条,连当地百姓都认不全。所以鲜有人知,那千百条长巷里曾经有一条长巷名作“雪衣巷”,巷中只有一户人家,朱门铜环、雕梁画栋,高高的匾额上写有两字:谢府。

那字浑厚圆融、遒劲雄奇,据说是谢家高祖的手笔。

当初谢家自高祖一辈入朝,身居要职又写得一手好字,来府上求墨宝的人差点踏破门槛。那时候的谢家高祖不到而立之年,有些招架不住那等场面,硬生生尝了一回“有家归不得”的滋味——在朝内躲了近一个月,日日夜夜粹读公文书卷。等躲过那波热潮回家的时候,他整个人消瘦了一圈,冲府中亲眷哭笑不得地抱怨说:“我如今是衣袍空荡,脚底打滑,见字重影,饿得发慌。”

后来这事就成了谢家自嘲的一个笑谈,广为流传。再后来,这个笑谈不知从谁的嘴里拐了个弯,误传成了另一个意思:谢家的墨宝,那是千金难求。

托这个传言的“福”,谢家往后几代人都没能逃过被人蜂拥求墨宝的经历。而被求墨宝最多的,是如今府中年岁尚小的小公子。

与谢家有些交情的人都知道,这位小公子自出生起便是特别的。谢府书香门第,事事讲究,一直以来有个规矩:祖辈早早选好了一些字,排在手札里,每一代后人取名时,按年岁排辈,排到哪个便叫什么名,以表家学传承。

按照代代流传的《谢氏名札》,这位小公子本该叫“琅”,取君子高洁如璧之意,也是个好名。可临到登名入册的那天,江畔连绵数月的晦雨终于停了,天光乍泄,天色骤然见晴,日光和和煦煦,满照钱塘。原本滚滚的江潮即退即歇,江岸百姓开金笼、放雪衣,折柳相庆。谢府当家的老爷觉得这是个好兆头,落笔时笔锋一转,将常有人用的“琅”字改成了“问”。

问,遗也,上天之馈赠。

见过谢问的人都说,这位谢府公子芝兰玉树,朗月入怀,确实担得起一句“上天之馈赠”。这本是夸赞的话,可传得久了,便总有人以为这位小公子是个规规矩矩照书长的模板,立如松、坐如钟,优秀归优秀,难免无趣。

那真是误会大了。

谢府上下的人,尤其是看着谢问长大的老仆心里门儿清,这位公子跟“规矩”二字一点儿关系也没有。

他或站或走时,身形确实笔直好看。但他更多时候喜欢倚门靠柱,有时手里握本书册,有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喂着池里的鱼。

也许因为他总是未语先笑,明明没型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