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人物(1 / 8)
正月初六这天,崔府请年酒。
对于世间显贵豪门而言,逢年过节大开筵宴,自是理所当然,似乎越是轰动热闹、花团锦簇越是风光。
然而事实上,风光大作,那是没什么底气的新贵才会做的肤浅把戏,越是根基深厚的高门大族,累世百年的鼎盛世家,行事越是低调,从不会以弄得半城轰动来博取什么风光与颜面。
那种尊贵早是骨子里所带的,而他们所结交掌握的,也从不是靠一两场酒席就能轻易笼络的人脉。
士族之间,同气连枝,甚至在大唐开国之初,以太宗李氏的威严,尚且无法压那些簪缨累世的士族一头。
而对五姓之一的崔氏而言,行事勤勉缜密,慎养其身,俨然已是不成文的规矩。
所以就算是年下,所邀请者也不过十数人而已,其中甚至有一半儿是长安之人所不认得的。
然而能在这般重要大节,得进崔府赴宴的,又哪里是等闲之人,除了同是崔氏的一些亲族叔伯子弟,比如秘书少监崔行功,户部右丞崔知悌,黄门侍郎崔知温,清河崔氏的崔詧之外,中书令阎立本,卢国公程处嗣,淮安王之子李孝逸,尚书左丞赵仁本,户部侍郎许圉师,出身陇西李氏的御史中丞李昭德,监察御史陆元芳,以及大理寺少卿袁恕己,少丞狄仁杰等皆都是座上客。
这些人有的官职显赫,有的虽非高官厚禄,但却也都是一个个不容小觑、熠熠生辉的名字,他们在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,陆陆续续皆会成为扛鼎李唐江山的举重若轻的人物。
除了素来相交的亲眷朝臣,李氏皇族也自不可或缺,太子李弘虽在病中,仍命人送来贺礼,沛王李贤,英王李显,殷王李旦均前来赴会,当然也少不了太平公主。
对太平而言,她并不关心官场或者朝堂上的人际交往,自从那日皇宫饮宴后,让太平挂心的只有一件事,她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出皇宫,只可惜武后看的甚严,直到今日才总算得了机会。
***
太平之所以着急来崔府的一大理由,当然不止是要贺年吃酒凑热闹而已,最主要的,是她想趁此机会见一见阿弦。
太平笃定的认为,阿弦一定不会缺席崔府的饮宴,然而事实上她差点儿就失望了。
虽然崔晔一早儿就同阿弦说定了,但阿弦本是不愿前往崔府的。
一来,是因为那天袁恕己无意中喝破了她跟崔晔之事,阿弦觉着无法面对卢夫人以及崔府众人。
二来,因宫中冲撞了武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