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章(12 / 15)
有一个太子旗号在,怎么都能让中军成为目标的希望变大不少。
可李贤是越说越顺口,高侃却摆出了欲言又止的样子。
李贤留意到了他的神情有恙,问道:“……我说的有什么问题吗?”
高侃心中好一阵惊疑不定,只觉太子变化的并不仅仅是对作战的态度,还有他的本事。
这样的一番话,居然是李贤说出来的?
不像啊。
可太子又绝不可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被调了包,而他近来所做的唯一大事,也仅仅是以太子身份下令,暂时褫夺了王本立的都护府长史位置而已。
倘若忽略掉这番话是由李贤说出口的,只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,高侃也觉这很有达成的可能。
突厥有自己的目的,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口充实境内。
仆固铁勒也有自己的目的,他们需要多滥葛部的土地。
而大唐的目的,正是消灭一路外敌,再拉拢这两方归附势力。
现在的三路既是各自为战又是目的相同,在并无主帅能直接统辖三方的时候,或许分开行动远比合兵要合适得多。
而太子居于突厥部中,也自然要比身在作为诱饵的唐军之中安全。
高侃只是有些不确定,突厥部到底能否有这样的忠诚……
但想想太子确实对于阿史德元珍有救命之恩,东。突厥服膺大唐已久,要想继续坐稳首领的位置就不能离开大唐的支持,就连王本立也是被太子给惩处的,又觉自己不知为何生出的警惕情绪,大概只是他多想了而已。
“那……那便遵从太子所言吧。”
只是高侃为了防止出现意外,还是提醒着李敬玄多带了些人手随同太子一并出发。
若是突厥这一路遇袭,这些人也能护持着太子及时撤离。
连高侃都认可了这个计划,李贤更觉自己有了深入敌方、擒拿主帅的希望。
他连夜挑选了在他看来最是身强体壮的四百精兵,作为他随同出行的侍从,也在躺回营帐之内后久久难以入眠。
直到阿史德元珍恭敬地将他送上了马背,与温傅一并统领着突厥兵马往西北方向先行而去,他才终于意识到,自己已有了一次在和高侃之间主导话语权的表现。
他也正要迈上他那光辉之路的第一步。
在满心沸腾的战意之中,李贤丝毫没有意识到,因为这兄弟二人的夹带,他和他那些精锐士卒之间其实已被拉开了一段距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