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(6 / 10)
是该说,他在潜意识里还是希望给太子的地位添砖加瓦。
武媚娘看得出来,李治此次挑选太子妃,绝对是有从臣子的忠诚做出考虑的。
就拿后面那位左领军大将军来说,永徽四年,房仁裕明明还在为母亲守孝,便被夺情起复,参与平定了睦州的陈硕真叛乱,自此领扬州长史、左领军大将军的官职。
对于李治的这份信任,房仁裕也并不曾有所辜负。在李治与长孙无忌的冲突期间,他始终是站在李治这头的。
虽然这或多或少和房家与长孙家的旧怨有关,但在显庆末房仁裕离世之前,他与李治都能称得上是君臣相得。
而在这位房大将军过世之后,他和太原王氏联姻所出的其中一个儿子房先忠同样担任武职,做到了左金吾将军的位置。
正好和裴居道占满了这两个同样的名号。
金吾卫,也正是天子的亲兵之一。
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“陛下怎么就不想想呢,在几年前是曾经有过奉宸卫将军为家族利益闯宫的!”
武媚娘劝道:“我能猜到陛下的想法,您不希望贤儿如同弘儿一般,被世家在朝堂之上裹挟,干脆选武将背景,但河东裴氏、清河房氏,还有太原王氏,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啊。”
李治脸上的犹豫之色更重。
天后的一番话实在没有说错,但他也清楚,若是换了其他几家,同样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顾虑。
但在这数年间不断发生的变故面前,他确实没有这个底气敢说,他一定能够对自己的金吾卫管控得毫无疏漏。
倘若他为贤儿选定的助力,反而变成了刺向他自己的利刃,那便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。
所以这个人选再小心也不为过。
然而他却并未留意到,在他垂头沉思的时候,天后脸上闪过的与其说是同仇敌忾的神情,还不如说,是在对当前局势审时度势。
自她将目标从做一个实权的皇后,转向那个本不该由她染指的位置上时,她对于李贤的关切就必须先打个折扣。
阿菟也在前几日和她讨论过这个问题。
李贤上位太子既然已是她们以退为进的一步,给够了他优待,那么就不能让他借势快速发展起来。
东宫的属臣安排方便操纵得多,太子妃这边提供的助力,却要换一种方式来削弱。
就先……将他的婚事往后推上一推吧。
“陛下何必如此着急呢,自雍王府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