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(2 / 8)
一片叶子振落了下去。
“我会以熊津大都督的名义,将沙叱相如调度北上,在名义上,是协助安东都护府戍防北部,实际上,是让他负责看守金矿,老师觉得如何?”
刘仁轨:“……”
她都已经决定了,他还有什么好说的。
但在心中急转间,他又必须承认,安定已做出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。
他抬眸答道:“可这样一来,百济内部的稳定就存在问题了,坐镇此地的将领会不够的。”
李清月遥遥拱了拱手,话中带着十足的信任:“这不是还有老师吗?”
“如今的百济需要的是治理,而不是武力镇压。要的是永服大唐,而不是潜中谋划生乱。若只是沙叱相如调走就要引发当地动乱,反而是将此地根基之中的病灶趁机祓除了。”
“而且……”李清月唯恐天下不乱地说道:“我也想看看,金法敏和那个倭国的摄政太子,会不会趁机有点小动作。”
若是还需要对外去打的话,总得师出有名对吧?
但恐怕要让她失望了。
在金庾信将蛇水之战告知于金法敏后,对方彻底不打算在这几年中重提给先王追封之事。
而倭国的中大兄皇子,则在四月里颁布了倭国的第一部成文法《近江令》,以明文规定的方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保留下来。
高丽水师在大唐战舰面前的惨败,也让他选择继续积蓄国内的实力,直到大唐松懈的时候。
不过那两方如何姑且不论。
刘仁轨此刻显然看出了李清月的这番算盘,并顺着这个想法思考了下去。
从平壤或者泊汋发兵往熊津不会太慢,他也自忖有这个信心拦截住外敌。
所以,有没有一个沙叱相如在旁协助,也确实无关大局。
反倒是公主这边,金矿开采之事务必慎之又慎。
如果说赵文振已形同公主的死士,能交付信任的话,她手底下的那些伴读,大概还不够这个资格。
刘仁轨答道:“那就按照你所想的去做吧。”
反正他这把老骨头,大概还能为了大唐再多做出几年的贡献。
这一番交谈结束之后,李清月没再对刘仁轨做出任何的拦阻,而是看着这个矍铄的身影消失在了她的视线之中。
见人已没在她面前盯着,她一声欢呼,从窗边蹦跶回了桌前,一点不掩饰自己的心情激动。
现在,领地的轮廓,老师的许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