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(1 / 9)
李治觉得自己也怪冤枉的。
他哪知道自己当年给阿菟的这份权力还能有各种神奇的用法,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狐假虎威的一百种用法。
“阿菟这胆子大也不是我一个人纵容出来的……”
在崔元综被暂时遣退下去,让他收拾收拾准备启程西州后,这殿中便只剩下了帝后两人。
李治努力给自己辩白了一下。
但他这么一回忆又觉得, 可能自己是要担负起主要责任。
比如说阿菟最开始领到那鱼符,就是他给准许的。
再比如说阿菟当年能跑到蜀中去,也得怪他没能将人看好。
再再比如说, 刘仁轨被派遣前往河南道募兵之后,他确实没有考虑过阿菟偷跑的可能, 不仅没费心考虑给阿菟换个老师,反而同意了让她在弘文馆中旁听, 导致她有了接触到裴炎崔元综等人的机会。
再就是那句李唐缺将的名言了。
阿菟也还真如她在此前所说的那样, 因为希望为阿耶分忧,这才在府兵招募出问题的时候挺身而出。
“难道刘仁轨就没有一点责任吗?”李治又轻声嘀咕了一句。
这几个月间媚娘在朝政事务上的越发熟稔,让李治更为庆幸, 自己是将事务交给了皇后处理,而不是放任大臣坐大。所以他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责备皇后。
若是自己身上的锅分到崔元综等人身上还不够, 那就再加上刘仁轨好了。
李治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个道理。
阿菟在离开洛阳的信中还说,因为自己可能不能从刘仁轨这里得到随同出行的准允, 大概率只能偷偷地溜上船去。结果看看最后的情况是什么样的!
刘仁轨眼看着阿菟做出了这一系列的表现,在士卒的簇拥之下一并登船,可见他这个做老师的,都被学生给说服了。
就说是不是他不称职吧。
李治说得越发理直气壮:“说白了还是刘仁轨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少了些应变的能力,才让阿菟借势而起, 有了顺理成章出征的机会。”
“陛下这说话的语气里又得意上了。”武媚娘将面前的信又看了一遍, 转回到了李治的脸上, 不由觉得有些好笑。
但她能猜到几分李治的想法。
这位李唐的陛下啊,自己早年间不是个强硬脾气, 直到被贞观老臣逼迫到了这个地步,这才开始铁血手腕反抗,他显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明白自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