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启程(2 / 7)
地逛一圈都得花上几小时,你想想那商业场该有多大。”
“那地方还附设有劝工场,我也去探查了一番,同样是上下两层,约莫二十来间商店,月租三元到二十元不等,对比上海之百货公司,倒也不算贵的。
“不过在那开店,听闻管得挺严,条条框框规章制度有许多,且只准售国货,而不许售洋货,倘若被发现卖洋货,被举报了,那是要罚款的。”
洋洋洒洒地说了一通,骆明煊最后总结:“那二层楼的商业场在杭城内属实罕见,还未正式开业已是游客众多,你的世纪牌时装开到那商业场去,定然受欢迎。
“届时呢,我们只需雇个经理,再雇上两个店员,其余事项自有馆内人员帮忙管理。我只担心一点,就是咱们这衣服做的是洋装,不知能否通过那馆长评判的国货标准。”
纪轻舟听得还挺津津有味,闻言漫不经心地开口:“怎么不是国货?由国人设计,国人制作,连面料都是由百年老店泰明祥提供,总不能因为它是新式服装,就说是舶来洋货吧?”
“我也觉得是这个道理。”骆明煊很是赞同地点头。
边应声,边到柜子旁拿杯子给自己倒了杯淡茶水,继而拿着玻璃杯坐回椅子上,喝了几口水润润喉道:
“至于苏州和南京嘛,情况差不多,城内有洋服店,也有专门做西服的裁缝,但很是少见。
“我每至一地,便坐到他们那人流最为密集热闹的街头茶馆里,一坐一下午,光看行人的衣着打扮。这两地放眼望去,街上来来往往的绝大多数男女都着传统服饰,穿西装的男子偶尔还能看见几位,却甚少有见穿洋装的女士。
“倘若见到了,那十个里面九个是洋人,还有一个是从上海过去探亲游玩的。”
纪轻舟侧身靠着椅背,指尖敲了敲桌面思索道:“照你这么说,这两地的服装生意不好做?”
“嗯……是也不是。”骆明煊沉吟着开口:“苏州呢,我确实不太推荐,离上海太近了,凡是思想进步的年轻人,多数都来了上海闯荡,留在那的父老们则视上海为洪水猛兽,在他们眼里,这地方就好似一口大染缸,年轻人一旦来了这儿,必定会学坏!
“你的店放到那,大家兴许也会觉得新奇,但多半是没人买的。”
“至于南京,我觉得可以一试,虽然街上少见有女子穿着洋服,但那些名媛闺秀、权贵太太们本就不常上街,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场。诸如花园茶会、饭店宴会厅、西餐馆、赛马场之类的场合,去这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