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(2 / 5)
“下官岂敢怪罪大人?”程素心底冷笑,面上不动声色一揖,“大人垂问,下官理应禀明。”
“那顾沅去了宫里什么地方?难道如今便在御前?”
“虽然不在,也不远了。”程素微微一笑,“听说是借着太后老娘娘刻印经文,经厂招人的名头进去的。大人试想,宫内虽然招的是校对,要识文断字,可候选宫女年纪多在十六以下,顾沅年过双十,按例初试都过不去,如何此时还在宫里?可见这不过是个走过场的虚名罢了。宫禁森严通融不得,顾沅几人皆是初到京城,有什么通天门路?此事倘若不是有心人安排,又能是谁安排?”
“说得不错。”许志玄越想越觉得真切,他久居京城,对宫内规矩也略有耳闻。宫内选宫女和民间选丫鬟年龄标准基本一致:三年一大挑,选的都是十岁上下的小丫头,平日急着用人临时小选,也必须在十六岁以下,为的是年轻好调教规矩;又不是挑厨娘奶妈,谁会选二十几岁的娘子?可见其中有情弊!顾沅是没什么门路的,又没什么钱财,除了皇帝,她还能倚仗谁去?
皇帝不是好相与的,倘若自己贸贸然一本上前,只怕又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压下来。许志玄这一次决定稳扎稳打,先沉住气翻了一遍《内务府则例》,将那冒籍入宫的几条条文反复看了几遍,又揣摩了几遍说辞,待到晚上,又悄悄去拜访谨身殿大学士薛孝通。
薛孝通是有名的大儒,为人端方,之前于皇帝议礼一事也反对最力,君臣两个险些就翻了脸。许志玄并不敢说顾沅的那件案子,只把顾沅隐瞒年岁入宫的事翻来覆去地说了几遍,薛孝通果然上了心,将许志玄反复问了几遍,听得没什么破绽,拈着白须想了想,提笔写了封书信,递与许志玄道:“此事体大,倘若公开传言出去,只怕有伤陛下清名。老夫有个学生在内务府里做皇店管事,你与他提一提,让他暗地里打听打听。”说着又抚膝摇头叹气,“陛下自幼聪敏,当年开蒙,老夫与她讲《三字经》、《神童诗》,几乎是过目不忘,当真是圣明天生。先帝驾崩前,特地嘱咐我等,要好生辅佐陛下,远小人近君子,断不能让她走了前朝废帝的路。这几年老夫在内阁里,只觉得陛下勤政英敏,前朝废帝何能相比?却不曾想陛下年幼,在儿女私情上被人钻了空子——”
他嘟嘟囔囔地数落,许志玄毕恭毕敬候了半个时辰,才寻了个空子告辞,袖着那封书信坐在轿子里,他心底暗自生起一丝得意的了悟——读书人果然好骗好用,怪不得皇帝喜欢徐章一班书呆子呐!想着皇帝在文华殿里的言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