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(2 / 4)
她个子虽然与顾沅相差无几,圆脸上却还是一团稚气,显然年纪甚小,操着一口地道官话,连珠炮似地滔滔不绝,问了顾沅姓名籍贯,又报自己的家世:“我姓卫,家里人都称我安娘。我家祖籍京城,安乐坊卫家老店便是我家名号,我阿母昔年也在宫里当过差,眼看着我十三岁,说是不能那么傻吃傻玩,让我进宫几年见识见识,也看看能不能给自己攒一份嫁妆,就把我送进来啦!”
宫中定例,每五年一次宫察,有不称职的内侍宫女按例降职或清退,在宫内满五年或年过五十的宫人皆可上书请放归,虽有些要紧职务按例不准,寻常差役没有不准的。顾沅听卫安娘说得笃定,显见这经厂并非什么紧要差使,心里头也安慰了许多。
因宫内忙着准备八月十五节宴,复选便定在了八月二十九。中秋日宫内各处管事都忙碌不堪,尚仪局人手都进了内宫,只留了两个女官在外值房照管这些候补宫女。这两位姑姑都是五十岁上下,脾气甚是和善,见几个小宫女演礼之余都悄悄朝门外张望,索性便给一干人都放了假,任其观看,只划定了范围,不许出外值房一步。
卫安娘与顾沅肩并肩立在一处槅扇里,透过步步锦窗格朝外看,倒也把外面的情况大致看了个清楚。眼见着灯火通明车盖如云,卫安娘看得如醉如痴啧啧称赞,顾沅却看得心里发急:她冒着风险进宫,为的就是这一日,却不曾想只见车如流水马如龙,而那车中人却不得一见!
她正着急,门外却有个人探头朝里面看:“徐姑姑可在?师傅派我送节礼来了!”
两个坐在窗下闲话的中年女官里头高个的那个站了起来,声气也很熟络:“你师傅还是那么客气?身子可还好?”
“都好,都好。”来的太监三十余岁,一招手令门外两个小内侍将个满满的小筐抬进门,又几步上了台阶,拱着手与女官寒暄。
几个宫女都摸不着头脑,不知是什么来路,卫安娘却轻轻撇了撇嘴,顾沅面上没什么表情,心里却一阵翻腾,悄悄后退一步,拉了拉卫安娘。卫安娘随着她退到人后,低声道:“那是对食,也叫菜户。我阿母说只要是在宫里一辈子的,差不多都——”
“不是这个。”顾沅低声打断,脸色透出一丝苍白,“那位内官的声音——内官的声音都这样儿?”
“内官的声音,自然都是这样的。”卫安娘答得爽快流利,“太监这样年纪的,基本上全是公鸭嗓,听说要是上了年纪,听起来就更难听了!”
“寻常宗室家里,也一样有内官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