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风月事(五) 【补全】“偿还县主。”(1 / 5)
天下皆知,这场春试是为了给寒门子弟一条入仕之路。
为此,士族中不少人明里暗里与长公主较过劲,奈何萧斐手段实在了得,到最后也只好听之任之。
他们倒是一早就料到,此次春试会有寒门学子高中,只是谁也没想到,拔得头筹之人竟也出身寒门。
众皆哗然。
虽说如今士族子弟中不少耽于享乐,但细数过,各家也不是没有循规蹈矩的儿郎。自小便有良师教导,家中藏书汗牛充栋,更有大儒清谈讨教……甚至早有才名在外的。
偏偏榜首却被个名不见经传的庶人占去!
自那张皇榜张贴于城墙开始,“崔循”这个名字即刻在士族中传来。
众人错愕之余,也不免怀疑,这是否为长公主授意的结果,为的就是在此事上彻底压士族一头。
奈何此次春试由尧祭酒主持评定。
他向来德高望重,便是各位家君见着也都是客客气气的,从不怠慢。
故而纵有疑虑,谁也不会放到明面上质疑,只是格外关注崔循的一言一行,试图从中挑出点蛛丝马迹。
一时间,不知有多少道视线落于崔循身上。
最后却又都“无功而返”。
因此人着实挑不出什么错。
且不提有目共睹的相貌、气质,琼林宴上当庭作赋,传遍京都,此后凡有问询,也都能对答如流。
倒叫人不由感慨,寒门竟也能教养出这样的儿郎。
坊间一度传闻,说是有家君亲见过崔循,回到家中,见着自家那些个锦衣玉食却分外不成器的儿郎,气不打一处来,劈头盖脸地挨个训了一遍。
这消息未必全然属实,但传到长公主耳中,引她笑了好一会儿。
“选出崔循这么个无可挑剔的榜首,堵了他们的嘴,着实省了不少口舌掰扯。”萧斐话里话外透着欣赏,向侍女道,“崔循祖籍武陵,家中境况如何?”
“崔郎父母早已不在人世,家中只一上了年纪的祖父,很是清贫,从前靠着在贺家当账房先生谋生……”知徽揣度着长公主的意思,“倒是未曾婚配。”
萧斐一笑,随口道:“贺家?仿佛听窈窈提起过。”
贺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,在武陵那片地界算是豪门,但还入不得萧斐的眼。知徽道:“县主与贺家二娘子是自小相识的手帕交,情谊深厚。”
萧斐微微颔首:“窈窈这几日可曾出门?”
自琼林宴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