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风月事(二) 更何况,萧窈眷恋过的人那样多。(4 / 9)
华倾泻,驱散浓稠如墨的夜色,照出再熟悉不过的小院。一路走来,被搅弄得纷繁杂乱的心绪已经渐渐平复,崔循环视四周,终于彻底冷静下来。
他要思量的事情有许多。
譬如明日一早得起来为祖父煎药;譬如先前积攒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,除却为人抄书的私活,还应再想方设法赚些才好;又譬如,已经有段时日未能静下心做学问……
许多事情中,唯独不该有萧窈。
崔循放轻脚步,正欲回自己房中,却被本该已经入睡的祖父叫住。
苍老而孱弱的声音从房中传来。
崔循推门而入,熟稔地点亮案上那盏豆灯,借着微弱的烛火看向祖父。只见他倚在床头,似是等候已久,神色难掩疲惫,望向他的目光较之以往却显得格外慈祥。
崔循眼皮一跳:“祖父有何吩咐?”
“我这些时日想了许久,这病,还是不要再治了。”崔翁见他几欲反驳,抬手压下,自顾自道,“你虽想方设法瞒着,但我终究还没老糊涂,又岂会无知无觉?这病实在是个无底洞,既耗费银钱,也消磨精力,还是算了吧。”
这些话在他老人家心中显然已经存了许久,压根没给崔循插话的机会,便又苦口婆心道:“时下多有传言,长公主欲聚天下英才,纵是寒门子弟,亦能入朝为官。这于你而言正是良机。”
“我已病入膏肓,回天乏术,不要再为此耗费银钱。”
“攒下来,当做去建邺的路资……”
崔循摇头,攥了祖父枯瘦的手腕:“您安心养病,莫要有这样的念头。我已依医师之意寻得药引,假以时日,总会好转。”
崔翁却并未因他这话而高兴,瞪大了眼,追问道:“你从何处求来的?”
雪莲这样名贵的药材,贺家虽有,但怎么也不会施舍给他。哪还有什么旁的路子?
崔翁虽迟暮,但并不糊涂。
崔循在回来的路上也试着想过许多说辞,但情知那些谎言瞒不过自家祖父,最后还是一一推翻。
他少有这样迟疑的时候。
催促之下,艰难道:“我去求了县主。”
崔翁倒吸了口气,才开口,便不可抑制地咳嗽起来,颤颤巍巍的身体像极了那点微弱的烛火。
武陵只萧窈一位县主。崔翁虽未见过她,但对其离经叛道的行事略有耳闻,压根不敢细想,崔循是如何求她赠药的。
崔循为他顺着气,飞快解释道:“县主宅心仁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