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余音(四) 【补全】关于起名的二三事(1 / 4)
对于萧窈与崔循回京这件事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萧霁自然是高兴的。
他这些时日忙得废寝忘食,总觉片刻不得喘息,可还是有许多做不完的事。加之不欲在外人面前露怯,故而十分辛苦。
早就盼着这两位能快些回来。
班漪亦如此。她与萧窈本就交情匪浅,如今觑着朝中局势,敏锐觉察出良机,也望萧窈回来着手此事。
但于某些各怀心思的士族而言,这便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事。
毕竟先前对着年纪轻轻的太子殿下,又或是谢潮生他们,总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可如今崔循归来,那些过于活络的心思,少不得就得收敛起来
他们本就忌惮崔循,湘州一战后,与之相争的心思都不剩多少。
宫变折进去的那些人尸骨未寒,谁又敢在这种关头,触他们夫妻的霉头?
因此缘故,事务虽繁多,但进展颇为顺利。
月份渐长后,萧窈怀着的身孕逐渐显腹。又因临近年节,阳羡长公主今回来建邺探望,她便索性放下手头事务,清闲几日。
学宫红梅开得正艳。白雪红梅,拥炉煮茶,别有一番意趣。
亭中的女郎们语笑嫣然。
原是说好了只聊闲话,不谈正事,但最后还是从各处风物如何,聊到了近来议论纷纷的“天下取才”之事上。
“我来建邺前,就对此有所耳闻,说是朝中为此事唇枪舌剑,争论不休。”萧斐笑道。
“不拘出身门第,只以考教论高低。纵是再卑微不过的贩夫走卒子弟,若得高中,亦有入朝为官的资格。”班漪提及这准则时神采奕奕,话锋一转,又叹道,“这样的事自然没那么容易。”
毕竟谁愿意让渡手中的权利呢?
士族垄断了这么些年,便是族中再怎么不成器的子孙,彼此互相保举,亦能入朝为官。又岂会情愿如此改弦更张?
萧窈窝在毛茸茸的大氅中,没让青禾代劳,专心致志地剥着炉边烤过的毛栗子。闻言,吹去指上沾染的灰尘:“他们情愿也好,不情愿也罢,此事已是势在必行。”
班漪莞尔:“得你这句,我便尽可安心了。”
如今为着此事,朝中士族争得你来我往,寒门子弟更是翘首以盼。这些年士庶之别如云泥,寒门子弟郁郁不得志,比谁都盼着能有这样一条登云梯。
哪怕再怎么不易,至少有了从泥泞中挣脱的一线生机。
而今形势尚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