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(1 / 4)
江南梅雨。
栖霞山笼罩在大片烟雨之中,草木葱茏,雨水洗过的颜色青翠欲滴。
这时节城中的桃花已经开谢,山间的花期则要长些,隔着细雨看去,绚烂宛若云霞。
萧窈膝上放着册书,却并没翻看,葱白纤细的手指把玩着一片书签。
早些时候湘州快马加鞭送来奏报,其中夹带着封崔循写给她的家书。信上先是讲了晏游的病况,说是性命无虞叫她安心,又叮嘱了半页纸,是些叫她记得好好用饭这样的话。
最后才说自己收到了她送的“红豆”。
崔循不是那等情绪张扬的人,更不会写什么“思之如狂”这样的话,只在信末颇为含蓄地写道,“我亦记挂你。”
随信附来的,还有一细枝桃花。
萧窈将那页纸看了两遍,忙里偷闲,用崔循寄来的花做了这片书签,替换了先前常用的。
青禾一见自家公主对着花签出神,便猜到她在想什么,抿唇笑了起来,提醒道:“学宫到了。”
马车在学宫大门外停下,石阶上,身着青衣的班漪正等候。
这是学宫每旬例行考教的日子,按理说,是该萧霁领人亲自前来。奈何近来朝中政务繁多,他忙得已是废寝忘食,实在分身乏术。
便交由萧窈代为督看。
班漪昨日已得了消息,特地在此等候。她含笑上前相迎,打了照面细细看过,又不由关切道:“是近来太过劳累的缘故?清瘦许多。”
萧窈摸了摸脸颊。
事多是其中一个缘由。再者,也因崔循离开建邺后,没人能再时时看着她的饮食起居。翠微虽也会劝,但插手不了她在宫中时的饮食,她也不见得每回都听。
为此翠微还曾叹过,若崔循还在便好了。
只是这点儿女情长的缘故实在不好拿出来同旁人讲,萧窈咳了声,只道:“到底是多事之秋。”
班漪语重心长劝道:“纵是如此,也得保重自身才能长久。我如今常居学宫,闭目塞听,许多事帮不上……”
萧窈听出她的担忧,忙笑道:“师姐只管安心照拂学宫事务,无需为那些俗务分神。倒没什么难以收拾的事,只是麻烦些,需得多费些心力罢了。”
崔循赶赴湘州,接手了最大的麻烦。
被他横插一手,江夏王先前一鼓作气拿下湘州,再剑指建邺的筹谋中道崩殂。萧诲虽非老谋深算之辈,但在军事上多少有成算,与京口军交锋后,便知湘州并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