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(2 / 7)
定海神针。
听到她的脚步声,崔循抬眼看来,脸上浮现些许笑意:“不是还要去学宫吗?”
萧窈叹了口气:“我放心不下。”
在他身侧落座后,稍一犹豫,低声道:“我想了一路,总觉着此事实在蹊跷。”
疫病来得本就怪异,而好巧不巧,陈恕这个天师道少主在这种关头“死而复生”,又算什么?
崔循听出她话中深意,颔首认同:“是有人按捺不住了。”
于乱臣贼子而言,太平盛世是翻不出什么波澜的。
如今萧霁已是祭过宗庙、昭告天下的太子,名正言顺。若是由着他平稳接手政务,地位稳固,将来再想改立新君难上加难。
所以必得将水搅浑,令他左支右绌,难以招架才行。
至于这其中会折损多少性命,又有多少人家会因此支离破碎,幕后之人并不在意。
“是桓大将军,还是江夏王?”萧窈磨了磨牙,“我倒想问问桓氏,昔日大将军上书言明陈恕溺亡,如今这个所谓的少主,又是哪里冒出来的?”
桓大将军远在荆州,难以管辖。
纵是当真下旨责问,萧窈也能猜到他的反应,无非是递来一封请罪的折子,不疼不痒。
但桓氏少不得要给个交代。
萧窈自不会要他们的身家性命,只是宿卫军中尚未配齐皮甲,她一直琢磨着这笔银钱该从何处要,如今倒是找到来处了。
为着济贫事宜,萧窈这些时日常同世家“打秋风”,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卡在那个界限。
令他们肉疼,却又不至于为此翻脸。
一视同仁,就连崔、陆两家都没放过。
崔循应得干净利落,眼都没眨一下。崔翁得知时噎了半刻,但早前已经发了话,总没有出尔反尔地道理,便忍下来没多说什么。
陆公虽不大情愿,但见过崔循,问过外甥的意思后,还是应了下来。
“不必再这样费心,精打细算,”崔循轻握她指尖,目光柔和,可说出的话却令人不寒而栗,“你手中握着宿卫军。自今日起,若谁悖逆你的心意,除去就是。”
不必瞻前顾后,也不必谨慎算计。
如果说先前还是隐约浮现的预感,崔循这句,便坐实了萧窈的揣测。
她无需忌讳。
因为令士族都开始自顾不暇的乱局再次到来。
萧窈料到终有一战,却没有想到,在此之前就会牵连这样多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