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(1 / 4)
萧窈能够理解谢昭的顾虑。
战事一旦开始,将士伤亡,百姓流离失所,不知要耗上多久才能收场。
而与此同时,她直觉上更认同崔循的看法。
此战或许在所难免。
以她对江夏王的了解,这位叔父实则算不得老谋深算的野心家,更像是个心狠手辣、不择手段的疯子。
在他那里,所谓的谋略不见得能派得上用场,哪怕前脚约定好盟约,转眼便能翻脸不认人。
对于这种人,许以利益,只会愈发助长他的胃口;唯有真刀真枪拼过,血淋淋拔去他所倚仗的羽翼,才能令其俯首。
萧窈三言两语讲明缘由。
谢昭是个聪明人。
哪怕一时不愿见到这种情形,但细想之后,也明白这话没错,深深叹了口气:“所幸湘州在手。”
若湘州仍由王俭坐镇,与江夏王勾连,沆瀣一气。届时兵马沿江而下,直指建邺,宿卫军恐怕也难与其抗衡。
“若湘州兵强马壮,自不必忧心,以晏游的本事必能率军拒敌。但就眼下来说,却还不够。”萧窈顿了顿,轻声道,“桓大将军碍于建邺家眷,明面上不会与江夏王站在一处,可保不准暗度陈仓。”
久经历练的荆州兵马非寻常将士能及。
退一步来说,纵然桓大将军不借人给江夏王,只提供军马粮草等战备物资,也足以影响战局。
故而在双方撕破脸之前,必得尽快筹备。
谢昭道了声“是”,视线落在垂眸喝茶的崔循身上,想了想,又看向萧窈:“殿下倒也不必过于忧虑。若真有那么一日,想必京口军不会袖手旁观。”
谁都知道京口军实则攥在崔循手中,但能为此事做到何种地步,关系着崔氏阖族利益,未必能由他一人说了算。
谢昭存了试探之意,这话说得便有些诛心。
萧窈微怔,正欲开口时,崔循已放了茶盏。
青瓷盏置于书案上,茶水泛起涟漪。
崔循抬起眼,平静道:“我与殿下为夫妻,一体同心。崔氏亦不做他想,当尽心竭力,共进退,同死生。”
他不曾回避试探,将话说得明明白白,态度笃定。
萧窈莞尔。
倒是谢昭有些措手不及。
沉默片刻,颔首道:“那便再好不过了。”
他原是为官员考教、人事调动而来,不再久留,大略议过后,便携了公文去见萧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