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8章(4 / 4)
最后那日来的是桓维。
桓翁虽去,但桓维尚有几位叔父在,本不该轮到他,但在萧窈的建议之下,重光帝还是召了他来祈年殿。
一来是因桓大将军的书信必然经他之手,没必要舍近求远。二来,桓维的性情既不似他祖父那般心胸豁达看得开,也不如他父亲那般手腕强横,内里实则是个优柔寡断的人。
萧窈漫不经心听完,待他告退后,合了礼单往外间去。
“桓氏犹在观望。大将军虽有意扶持江夏王,可桓氏身处建邺的族人多有顾忌,不敢贸然行事,”萧窈道,“元日祭宗庙,父皇便可昭告天下,过继阿霁,立为储君。”
重光帝原就有此意,颔首应下。
萧窈又道:“桓氏那里也应令人看好。桓翁已过身,万勿令桓维及其儿女离建邺,回荆州,否则桓大将军怕是无所顾忌。”
重光帝思忖片刻:“此事只怕难办。”
纵然加强城门布防看守,又或令人在外盯梢,可偌大一个桓家,算上仆役足有上千人,又如何周全得过来?
“阿父以为,桓家其他几房能安心由他们离开吗?届时若桓大将军真有异动,他们这些在建邺的人,性命便悬在刀尖之上。”萧窈摩挲着手中的礼单,轻笑道,“我来办就是。”
这些时日下来,重光帝已经渐渐习惯将事情交给她,下意识点了头。可瞥见她似是又清减些的脸颊,叹道:“你这般辛劳……”
“无妨。”萧窈眉眼一弯,“只是还有一事,想求父皇应允。”
重光帝失笑道:“你只管说就是。我岂有不应之理?”
萧窈端坐着,清冽的声音响起,缓慢却又坚定。
“将宿卫军的虎符,交由我来掌管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