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 叛逆赵王偃(6 / 8)
让白起赶来,连秦王都亲自来到了长平。
那时秦国打仗就像是走在悬崖边上,每次都是拼极限。
但现在已经不同了。
大不相同了。
廉颇收回视线。
邯郸城内的赵国卿大夫们也有了长平之战的既视感。
赵王还什么都没做,就有卿大夫谏言,让赵王可千万别派什么年轻将领替代老将庞煖,就像是先王当初用赵括替代廉颇一样。
与秦国作战,还是老将最可靠。
按理说,有长平之战前车之鉴,赵王又得到了提前提醒,肯定不会插手善无城的将领更换。
但他们都不明白赵王这性格,正是听不进忠言逆耳的时候。
郭开很了解赵王偃。
赵王偃在还是公子的时候,见到朱襄一个庶民居然让他君父灰头土脸,就深恨朱襄。
赵王偃认为廉颇和李牧被赵国送给秦国之后,他们应该自杀。
当信陵君和春申君自杀时,赵王偃就私下对大臣说,这样的臣子才是好的臣子,廉颇和李牧这种人是奸邪小人。
他还骂蔺相如也是奸邪小人。
先王对蔺相如那么好,蔺相如养出朱襄这样祸害赵国之人,先王都没有训斥蔺相如。
蔺相如却让他的儿子蔺贽去秦国为相,实在是不当人臣。
赵王偃甚至想要抓捕蔺家还在赵国的族人,还动了挖蔺相如的墓的心思。
还好赵国卿大夫都不听他的。
各国士人频繁在六国间流动做官,若是因一人在外国做官而杀掉他所有的族人,那赵国的士人都要逃离赵国。
更何况蔺相如对赵国只有功劳没有过错,怎么能做掘墓之事。
本来赵孝成王在蔺相如、朱襄、廉颇和李牧一事上,就是昏君逼走贤臣。赵孝成王都已经反省了很多次,你这个当儿子的居然还要继续给赵孝成王抹黑?
就算是顺着赵王偃的郭开等人都劝赵王偃收手。
蔺贽是秦国丞相,秦王子楚的好友。
秦昭襄王为了给应侯范雎出口气,又是出兵,又是扣留别国封君。
秦王子楚现在有横扫六合之势,比秦昭襄王当年更强盛。你敢挖蔺相如的墓,秦国大军明日就朝着邯郸奔来。
赵王偃惧怕秦国,这才打消了主意。
不过蔺家人也心寒了。
他们全部辞官,留在祖地观望。一旦形势不对,他们就准备把蔺氏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