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蛇蛙南瓜子(6 / 12)
中也种了一些水稻、小麦、粟等作物。
他没有将土豆和南瓜留给东瓯人。如果这两种作物留给他们,之后东瓯贵族藏进深山里就更容易了。
虽然东瓯人如果有心,偷偷跑来吴郡偷南瓜和土豆很容易,但习惯渔猎的他们没有这个意识,也不敢贸然尝试没吃过的食物。朱襄不担心他们会来偷。
朱襄种植的秋菽,就是当地人经常种植的秋菽品种。
当地的品种,肯定最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。只要经过比之前稍稍精细化的管理,就算以前种惯了的秋菽,结果也会比以前多许多。
朱襄的系统还没有激活的时候,也能让赵国的平民亩产翻倍。
朱襄在教导农奴们种菽时,还收集了当地的水稻、粟种子。
粟不仅是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,因为容易种植,在南方水稻产区,也有许多人种粟。
东瓯人也常常食用粟。
至于水稻,这个可以说是“自古以来”了。
温州沿海平原上的原始水稻,都是耐盐碱的品种。
当南宋后南方大开发,水利发展,人力充足时,盐碱地被人工调节酸碱平衡,原始耐盐碱的水稻品种产量低,口感差,逐渐被淘汰,种上了被中原和长三角培育出来的高产水稻。这些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就消失了,只在考古时发掘的腐烂甚至碳化稻种证明它们存在过。
依靠系统供给种子远远不足,即使工具简陋,朱襄也在着手培养杂交粮食品种。
现在趁着自己还年轻,还能四处走,朱襄收集了许多粮食种子。
两千年的粮食种子,是天然的杂交种子宝库。
朱襄购买了许多能在沿海平原上生长的稻种,回吴郡后与他手中从系统中抽出来的高产稻种杂交。
他希望,能在有生之年不依靠系统也能获得良种。
如果他能做出成果,就能将经验和知识总结成书传给后世,总会有后人沿着他开辟的道路走下去。
朱襄购买稻种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,有贵族将煮熟了的稻种卖给他。
以前越国这样诓骗过吴国,这个贵族可能是关于先祖的书读傻了,居然想诓骗秦国。
朱襄是亲自挑选种子,抓一把就看了出来。
当即朱襄就让人毫不客气地将这个贵族捆起来,与煮熟了的种子一同送往东瓯王宫,让东瓯王定夺。他没有跟着去东瓯王宫,继续购买种子。
朱襄选择了沿海平原不同地块的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