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(6 / 12)
久,荀子等待了良久。
嬴小政抬头看着自己的大父。
大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?他会毁掉六国史书,只留下秦国史书吗?
“留下备份,但重新编写周史。”半晌之后,秦王柱道,“各国历史都记载了他国不知道的事,但又都为了自己国君避讳。周代已灭,如今是秦的时代。秦修周史,不需要再为周王和诸侯避讳。”
孔子曾经说过史官修史的一个原则,就是“为君者讳”,后世衍生出“春秋笔法”这个成语。
秦王柱的意思是,现在已经是秦的时代,周王和诸侯都不是“君者”,所以编写周史的人应该整合各国史书,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。
当然,秦王柱还有一层未说明的意思,就是只有秦王才是“君者”,所以这史书只需要避讳一些秦王的事就够了。
荀子听言,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他缓缓下拜,真心诚意向秦王柱叩首:“君上英明。”
秦王柱见到荀子如此敬重的一礼,有些不自在。
他赶紧将荀子扶起来,道:“寡人希望周史能成为后代秦王之鉴,所以关于秦国的得失,史官也应该记载。只要记载得当,即便是寡人做过的错事,也不惧被史书记录。以君父气魄,应该也是如此。”
荀子再次一拜:“尊君上命。”
嬴小政的小拳头在衣袖里握紧半晌,然后不甘心地缓缓展开。
梦境中另一个自己记忆中的世界,大父继位后守孝一年,改元仅三天便离世。
这短短的一年零三天执政,看不出大父是一个怎样的秦王。
但他眼前的大父,哪怕执政时间还未过一年孝期,嬴小政也敢肯定,大父一定是一个很英明伟大的秦王。
即便大父的英明伟大,和曾大父完全不一样。
这种自信和洒脱,是因为大父当了许多年太子,王位继承权很稳固,从太子到秦王的过渡也很安稳的缘故吗?
自己能学到这样的自信和洒脱吗?
“荀子,你可别心动,自己去修史了。”朱襄看见荀子如此激动,赶紧道。
荀子没好气道:“我暂时不会去,等我把秦礼修好再去。”
朱襄道:“荀子,你不当丞相了,朝堂怎么办!你忍心将朝堂拱手让给纵横家和法家吗!”
蔡泽:“咳咳。”
子楚扶额。
秦王柱和嬴小政祖孙俩都兴致勃勃看着朱襄耍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