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1章 理后事(3 / 5)
住,说了句“娘娘节哀”,也跟着走了。
田太后茫然地看着他们消失,萧瑟的秋风穿堂而过,乾阳宫的大殿空荡无比,再无半点人气。
恐惧与无措摄住心神,她怔忪地立在原地,仿佛置身梦中。
她的儿子死了。
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。
夏末秋初的季节,冻死的。
怎么可能呢。
是谁在欺骗她?是谁害了孩子?难道真的是她吗?
田太后眼前发黑。
她少年坎坷,屡遭磨难,对唯一的儿子总是不忍管教,怕他疼,怕他苦,只想着再大一点就懂事了。早知今日、早知今日……胸膛好像被异物堵塞,双肺难以扩张,一口气吊在喉咙口,怎么都上不来。
“大郎、大郎……”田太后痛苦地□□着,猛地向下栽了下去。
田太后病倒了,程丹若也病倒了。
太医宫里宫外两头跑,哪边都不敢怠慢。乾阳宫药汤进出,伪装成小皇帝还在的假象,盛院使愁眉苦脸,配合做戏。
两日后,伴随着一声哀鸣,李有义出来报丧:“陛下驾崩了!”
消息传出,听到风声的人家哀叹两声,井然有序地准备了起来。
这回宫里虽然没有程丹若坐镇,可纹丝不乱,洪尚宫还在,哪怕不管事,也没人会挑衅这位老尚宫。
她毕竟是宁国夫人的姨母。
王咏絮主持全域,将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:做丧服、吃素斋、布灵堂,甚至还记得救下了准备投缳自缢的冯皇后。
昔年深闺的才女证明了自己的本事。
程丹若高烧不退,没有出席哭临,抱病在家。
此时此刻,谁都不会蠢到去挑她的毛病。
即便内阁从未提过新君的事,可大家心里都有数:大军出征在外,立新君迫在眉睫,没时间挑挑拣拣。
眼下最好的办法,就是遵照规矩,选择符合伦理的继承人。
还能有谁呢?
兄终弟及!
祝沝是最合适的人选,他十三岁,固然年幼,却也不是随时会夭折的状态,且就在京城。
拥立他合情合理,也方便省事。
除非有人强烈反对,否则结果毋庸置疑。
可内阁中谁会反对?
杨首辅反对,兴许有用,可他能拥立谁呢?祝沝占据了名分。
众臣不提,其实就代表了共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