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 黔东北(3 / 5)
泥时日等等。
大臣们精明,皇帝也不差。
他很快寻了由头,说嘉宁郡主的孩子满周岁,特许齐王上京共聚天伦。
齐王就带着齐王太妃上京了,美其名曰看望孙女。
说实话,有这样的道理吗?
嘉宁郡主是晚辈,又不是快死了,用得着父亲和祖母上京探望她?但彼时,大臣们虽然看穿了皇帝的心思,却以为是皇帝想念生母了。
毕竟,齐王太妃岁数不小,指不定就和太后一样,哪天就病逝了。
皇帝找借口让齐王带着母亲上京,估计是想让王太妃在京中养老,以全自己的天伦。
如今在京的藩王不少,多一个亲娘亲弟弟也不是不行。
毕竟——皇帝无子。
大臣们默许了。
以上就是六月份的最新动态,由靖海侯提供。
程丹若简明扼要地罗列了事件,叫人马上给谢玄英送信。
谢玄英熬了一夜,写出个黔东北的奏疏,按照往常一样送了上去。
路远迢迢,时间差很大,送到京城已经是七月初,送回是七月下旬了。
事情意外得顺利,朝廷准许他设立卫所,安顿军户。
这就再好不过了。
之前招募的流民安顿了一半,补充到各地卫所,还剩了不少,如今在黔东北设立卫所,也算给了他们安身之所。此外,之前撤走的苗疆寨堡军户,也统一迁徙到此,以□□窜为乱。
光有卫所也不够,不知不觉间,汉人对铜仁的苗人了解甚少,只知属红苗,别的一概不知,这怎么行?
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。
遂又选址设立哨所。
大军预备驻扎,苗人自然心生忌惮,免不了骚扰一二。
双方发生了数次摩擦,为震慑这群边蛮,谢玄英直接断掉了袭击他的村社,俘虏八百人。
因多是妇孺,大家都觉得他应该会赏赐将士,正好方便他们成家安顿。
但谢玄英考虑了下,觉得汉苗的生活习俗大有不同,言语也不通,强迫她们跟随汉人,反而弄巧成拙。
遂将这群人全部打包送到安顺,让她们参与修驿道的工作。
一来,修缮驿道确实缺人手,二来,那边的俘虏也多是苗人,能凑对也不错,三来,迁徙向来是大杀器,人一远离故土,原本的优势也就不再是优势了。
——事实证明,他想得没错,这群妇孺到达安顺后,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