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想太美(4 / 5)
,看起来数量并不多。
没办法,时下风气,百姓不到万不得已,不会上衙门。而案件的多寡又关乎官员绩效,告状的人越多,考评越差,遂多以乡贤调解为主。
就连刑事案件,都是能私了先私了,不能私了再说。去年,谢玄英把积压的案子清空后,牢里的犯人都没剩几个。
见她来,他难免诧异:“怎了,眉头皱这么紧?”
程丹若挥退小厮,把程正的恳求告诉了他。
这下,谢玄英也皱起了眉头。
“昌顺号家底殷实,又没有强硬的靠山。”程丹若点评,“不大不小,拿捏起来刚刚好。不过,最重要的理由,恐怕还是你。”
毛巡抚打算通过昌顺号,扼制长宝暖,间接逼迫谢玄英或者说靖海侯出面,帮他解决一下这次的问题。
谢玄英思索许久,问她:“你怎么想?”
程丹若反问:“你觉得呢?”
谢玄英倒是没什么好犹豫的:“你想我试试,我就去试试。”
程丹若皱眉:“我不喜欢受人威胁,而且程正的态度……他们恐怕也不干净。”
“即便如此,你也应该帮程家。”谢玄英提醒她,“他们是你的人,你不出面保下他们,恐怕令人寒心。”
她顿住。
“在外人看来,昌顺号投向你,又恰好与你同姓,渊源颇深。”谢玄英道,“我们必须保住他们,否则,今后招人办事,必生顾虑。”
他说得有道理。
程丹若想想,表态说:“这事要管,可不能如毛略所愿。”
若叫他如愿以偿,今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以此要挟,此例绝不可开。
谢玄英问:“你想怎么办?”
她谨慎道:“先弄清楚毛略做过什么事?”
谢玄英立时颔首:“这容易,去锦衣卫打听一下就知道了。”
锦衣卫和其他军事编制一样,分为“卫”和“所”,在每个省都有设立,全国大大小小的锦衣卫加起来,大概有一千五百人,没算编外的。
大同府自然也有锦衣卫的耳目。
谢玄英派李伯武走了一趟,果然,锦衣卫还是很给他面子的,提供了些关于毛巡抚的信息。
毛巡抚,名略,字韬之,他出生在扬州的一个地主家庭,家境还算不错,让他有书读,有学能上。他也自小聪明,文采出众,是以书院的老师愿意提携一二,三十岁那年,他考中进士,开始自己的官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