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4、糜烂(4 / 6)
也只记得她丈夫是领了个三品虚衔,实际上在宗人府内做事,应当来说和桂家没有多大的仇怨。看来是真的有了个话缝,便迫不及待地要人来了,她微微一撇嘴,却没说什么,石太太拍了拍她的手,安慰她道。“也不是人人都这样,谁让她是续弦呢……”
她轻轻地叹了口气,“这门不当户不对就是这样,自己就约束不了老爷了。其实一般名门正户出身的闺秀也不至于这么没正溜,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屋里拉,就好比定国侯府,你那个族姐就把家当得好。虽然也不是没有姨娘、通房,可侯爷行事方正。三年孝期愣是没有一点风流逸事,这可实在是不容易。”
当时在西北,三年孝期里就是和妻子同房那也都是大罪,没想到京城风气糜烂如斯,这种事居然要当作一桩优点来表彰了。善桐不禁又叹了口气,她惆怅地道,“虽说京城繁华,可这人心真是没个足厌。比起来还是更喜欢西北,大家方方正正的,不必这里,富贵乡内,幺蛾子太多了。”
石太太神色更柔和了,她望了桂太太一眼,低声笑道,“可不是方方正正的?你这话说得好。不过,要不是你们过来了,我们也听不到多少西北的消息,总觉得那边又穷又苦,春秋天风沙漫天,冬天冷夏天热的,不是什么住人的好地方。”
“那倒也不至于,”善桐看了石太太一眼,心中有了点底,便仔仔细细地说。“其实和京城气候没有太大分别,就是更干一点,但西安本身是不缺水的,八水绕长安嘛!再说西边人少,我在京城住了几年,刚回去的时候觉得天都更阔些,人心也大,比京城这边是各擅胜场。”
她又压低了声音,“至少,是没那么多肮脏事儿,这个是最要紧的了。”
石太太沉吟了一会,她多少有些不好意思,冲善桐一笑,“按理这话也不该问你,不过你们在京城的亲戚是实在太少了。听说家里定了是二少爷承爵,这大少爷夫妻……”
善桐也没想到真有这么快就被人看中了,回心一想,也觉得自己家这门亲事虽然毛病不少,但优点也很明显。桂太太作为主母如何,在座各位主母恐怕都要嗤之以鼻,但有一个这样的亲家母又是舒心的。只是这换宗子的事也的确是难以解释,因此只得含糊道,“大哥性子野,只喜欢打仗,对官场上的事没有什么兴趣,大嫂也随他。现在两人都分出去过活了……”
石太太连连点头,便不再问了,只是支颐沉吟起来,当然这样大事,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话赶话就定下来,善桐也就不再多说,大家又说一会话,便各自分手回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