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9、借钱(2 / 5)
眼里,将来说话就难免有些没了底气。因此这一年多以来,二房手里没有留多少收入,全都是上缴归公,然后再从公款中支出家用。再加上手里多少截留下来的一点零头,打些名贵首饰,这不算什么,但要一口气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,就得看王氏自己的嫁妆了。
可母亲的嫁妆,这些年来其实已经渐渐地有了二房小金库的意思了:当时在京城的时候,父亲把一半收入送回老家,赊买当年典出去的祖产,还有一半收入,泰半都用来扩张母亲陪嫁铺子的经营。如今这几间铺子的确是赚钱的,但就不算是母亲一个人的私产。也就不是王氏说处置就处置得了的了。从父亲透过的那几句话来看,这些年来母亲不断大手笔补贴娘家,他心底也不是没有不满的。
“还差多少银子呀?”善桐就轻声问,“大舅舅这是任满了心思活动,想要跑跑官了?”
“其实从前借走的那些,也不是随手就花掉的。”王氏眉头紧皱,随口道,“你舅舅早几年就开始铺路了,还是想打通连太监的关节,他老人家一句话,比别人十句话都管用。只要东宫稍微那么一松手,以你舅舅的圣眷,要再起来也是眨眼间的事。”
她犹豫了一下,又道,“再说,你舅舅现在也想要投效到东宫那边去……和连公公打点出交情来,那也是有备无患。”
现在再来站队,虽然谨慎,但其实也实在是晚了一点。自从鲁王叛乱一事之后,皇上的身子每况愈下,连在西北村里的善桐都听说过风声。如今朝中就是太子一家独大,虽然尚未登基,但和皇上其实也没有多少分别。想要讨好东宫一系的人多了去了,善桐虽然很看好大舅舅的才情能力,却也不觉得他特别到可以得到东宫的青眼。
“怎么不走小四房大爷的路子?”她就帮着母亲出主意,“说起来都是亲戚,没准还能便宜点儿——”
“你表舅和你小四房大爷从前共事的时候,其实是面和心不和。王家和小四房在江南发生过几次冲突,从前我们家得势的时候还好说,等你堂舅倒台了。你十七房的表舅妈,从前和小四房大太太别提多么要好了,现在可好,上门说句话都得干等上一个来时辰。”王氏不禁叹了口气,低声道,“这样子,要上门去托人说人情,就难了点了。再说,他远在江南,又是封疆大吏,不好随意在人事上开口说话,倒不如我们自己打通关节,要来得爽快些。太监在这种事上是最讲信用的,收钱了就一定办事。就是要搭上连公公这条关系,那就难了。”
像连太监这样的人物,当然不可能随便任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