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、遇险(2 / 5)
当时说家业,当然是说手头的田产、铺子,很少有人家随时随地可以拿出几千上万两的银子流通的。小五房的家事其实已经算得上很丰厚了,就是那些田产换成了现银,少说也有十几万两银子,更别说铺子年年的入息了。可就是这样的人家,要一气拿出成千上万两来,其实也是相当吃力的。尤其公中刚开支了一万多两银子来买粮食,今年的出息全打了水漂不说,还有上千户佃户等着小五房的周济。官中的担子也重。
“家里的产业,有四婶盯着,四叔肯定是最清楚的。”善桐就小声地和母亲咬耳朵。“我看四叔的意思,这一万两银子,的确是家里现有的了。要再从帐上支走三千两,恐怕是没那么多现银。再说,三婶、四婶——”
她拉长了声音,虽然满面的不以为然,但却并没有说下去。
“给你哥哥治病的钱,当然不能指望公中。”王氏赞赏地望了女儿一眼:很多话,大家心照不宣即可,说太透也没有意思。女儿现在是越来越懂得这个道理了。“就是手里钱也不多了,这才犯愁呢……”
她就扳着手指,跟善桐算了起来。“也让你心里有个数,知道家里的底子厚薄。”
这些年来,二房在任上的出息不多不少。二老爷手并不很长,不过到底是做过一任亲民官的,在京城也是头面人物。冰敬炭敬不说,值钱的还有做亲民官时王氏入股的几门生意,送了一半回家,瞒了一半回来,在昭明十八年,就已经有了二三万两的积蓄。夫妻两人商议一番,索性把钱挪用了一部分进王氏自己的嫁妆名下,扩张了几间分号,王氏又颇善于经营,这几间铺子财源滚滚,小家庭的私房钱颇有欣欣向荣之势。
只是昭明十八年那场风波,王家为了保住王光勉,已经是竭尽全力,哪有心思顾及王光进。福建省远在千里之外,且当时人心惶惶之下,就是要出脱产业变现,也都没有人愿意接手。送给连太监的五万两银子,倒有一多半是二房出的。那之后王光勉被贬西安,娘家的情况一天坏似一天,王氏就是要开口要债,也都要不出来。更别说她根本也没有这个意思,于是这里吃亏一笔,再加上京中产业受王家倒台连累颇多,货源供应跟不上了,也就是勉强经营而已。这一次来西安,又贴了两千银子给娘家,还有些零零碎碎的买粮花销,还要给善榴压箱底的嫁妆钱,因此王氏算来算去,就觉得手紧了。
“索性出脱一间分号,变出二三千两银子的现。”她就和善桐商量,“横竖我们现在回西安了,京城的生意,怎么说都要渐渐收歇的。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