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9石头(2 / 5)
,等于是重新进入官场,皇上的态度,几乎取决于孙侯的下落。而太子的将来,恐怕就取决于孙家这一次起复了——一个世家的根基,还不就应在族人的官位上?说是不操心,皇后又如何能真的不操心?可如此操心,病情又如何能够缓解?
“娘娘放心吧。”权仲白心中暗叹,面上却显得自信而从容,仿佛他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,都必定能够实现。“孙侯虽然现在没有消息,但吉人自有天相,他一定能平安回来的。”
皇后已不止一次探问兄长的下落,得此答案,已成习惯。并且权仲白没有一次肯接她的话头,为她和孙夫人传递消息。她面上怒色一闪,似乎是想要驳斥权仲白那肯定的保证:海外风高浪急,谁有这么大本事,保证孙侯的平安。这么说其实还不是在骗人?——可这怒色,毕竟是被她压抑了下去,毕竟,得罪了谁,她不能得罪权仲白。
“借先生吉言吧。”皇后轻轻地叹了口气,权仲白无话可回,只好又冲她笑得一笑,便转过身去,出了坤宁宫。
就是绕过了弯,他都仿佛还能感觉到皇后那幽怨而无奈的叹息,虽然阳光明媚,但坤宁宫却像是个没有底的黑洞,在紫禁城中心,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阴霾之气。
牛淑妃居住的咸福宫,就要热闹得多了,皇次子正是刚开蒙的年纪,很热衷于读书,权仲白才一进院子,就听见他朗朗的读书声,读的是《诗经》,“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……文王之德之纯。”
才这么点点大,读书声就透着精神,丝毫不像一般的私塾学童,背起书来有气无力,任谁都能明白他的不甘愿。来往的宫人、中人,在廊下听见童声,都免不得要交换一个眼神,再抿着嘴发自内心地一笑。
牛淑妃当然也很得意,她知道权仲白在皇上、皇后跟前的体面,不敢让他下跪行礼,可一个长揖,却是受之不疑。
“一转眼,又是十日了。”她斜倚在美人榻上,把白生生的手腕搁到了迎枕上,“真是光阴易过,一转眼,皇次子都要出阁读书了。”
快活快活,得意的人,总觉得时日过得很快。权仲白不接她的话头,只是垂眸为牛淑妃把脉,牛淑妃有些没趣,她轻轻地哼了一声,安静了一会,不知想到什么,又高兴起来,让底下人,“把我新得的那一串珠子拿来,给权先生过过目。”
见权仲白有几分诧异,她便笑着抽回手,向权仲白解释,“底下人贡上来的,说是此石极为珍贵难得,可以明目润肺,贴身佩戴大有奇效。皇上都大为喜欢,说这一般的夜明珠,没有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