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6退休(1 / 7)
焦阁老今天在廷内耽搁得的确是比较久,几乎日暮西山时才回了小书房,他还带回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,就是蕙娘,也还是头回见到这个在京城已是闻名遐迩的人物——虽说,两家之间曲曲折折,还算是扯得上亲戚的。
“这就是老首辅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公子吧?”杨阁老一手抚须,欣然道,“快请起,大家都是亲戚,寒舍受子殷恩惠颇多,也可说是他的老病号了。我常和善久说,这一代这么多亲戚,唯独他二姐夫同子殷这个大舅子,那是一定要常来常往的,能学到几成本事,都算是他的福气了。就是他七姐夫,比起这两位来,都有所不如呢。”
杨善久的七姐夫,那就是下一代平国公,刚受封的镇海将军许凤佳。二姐夫孙立泉已经继承了侯位,现在领着上万人的船队,权仲白一个医生居然能压住一个,和另一个相提并论,不要说蕙娘,连焦阁老都笑道,“乐都,你是见外了,仲白说来也是你的晚辈,哪谈得上什么恩惠呢。”
杨阁老大号杨海东,字为乐都。不过,以他的身份,如今会用名、字来称呼他的人,也并不多了。入阁之后,多半都以阁老呼之,即使有人唤他表字,起码也要加个先生——可在焦阁老跟前,他却显得极为谦逊,“您也是见外了,平时在朝中,彼此以职位相称也就罢了。这私底下还不叫我一声海东,您是和先泰山一辈儿的,这一声乐都,简直就是在骂我嘛。”
除非很亲近的关系,不然,一般来说大名,那都是长辈用来叫晚辈的。杨阁老这么说,是在表明自己的后进身份。
焦阁老呵呵笑,从善如流。“海东你这是在提醒我年纪啊,的确,人生七十古来稀呢,这都八十多岁了,老了老了,精力是真的跟不上啦。”
焦阁老最近也的确是在闹着要乞骸骨,闹来闹去,皇上就是不许:东南大乱,朝廷里不能有大的变动了。他这致仕闹的,倒是把杨阁老越闹越被动。随着东南军费猛增,朝廷银库见紧,这个地丁合一的事,看来似乎又要被搁置了。——要知道凡是改革,就没有不花钱的,即使地丁合一是开源节流的好事,可这事严重地触犯了各阶层的利益,一旦实行下去,民间很可能会起动乱。起码那些地方豪强,没几个愿意缴纳如此暴增的赋税……没有钱,怎么劳军,不劳军,谁来镇压这起刁民?
蕙娘虽然幽居府内,但一直很关心朝廷局势,对杨阁老的处境,她心里有数:在他们这个高度,成败那也就是一翻手的事,要不是杨阁老被逼得有点不安定了,他未必会对祖父这么客气……在权力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