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、吹风(4 / 7)
大,每日里急务也有许多,庶务更是繁重。此事似可稍延,吾等还有交趾撤军的折子要与诸君同看……”
很好,他为大家和王瑾都争取了一个下台阶,众人找到借口,便欢天喜地,各玩各的去了。——其实他也说得不错,一天多少折子、多少事情要处理?几人到中午吃饭的时间,才是结束了一上午的脑力风暴。
阁臣用饭,吃的是现做的廊下餐,天冷时候取个热乎劲儿而已,要说多好吃那也没有,毕竟炉子也不是很多。和唐朝时不一样,宰辅们没有硬性要求要一起吃饭,位高权重的老资格比如说首辅西杨大人,文渊阁里是有一间屋子专门给他用膳、午休的,其余人凑在一起吃完饭,您要散步消食也可以,去后面午休也可以,此地地方狭小,却是没有单独的一间屋子睡觉了。
南杨大人照例是不睡午觉的,吃过饭去‘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’,围着文渊阁绕圈儿,有时候也到附近的小花园去闲步片刻。他在内阁里没有什么朋友,一向都是形单影只,乐得清静。但今日却不一样,西杨大人要和他做伴,一道也出去散散闷。
这是来散什么闷的,大家心里都有数——下午可就没有交趾撤军的事来做缓冲带了。金大人压根就不理会,闭眼去里屋睡觉了——他明天就要去宁夏出差,很幸运地躲过了这摊事。
至于东杨嘛,他轻蔑地一笑,望着两位杨大人的背影,轻声嘀咕了不知什么,便翻过身在案上奋笔疾书,也不知是有什么事这么着急。
两位杨大人出去散步,头一炷香时分真的只是在散步,南杨坐了十年牢,坐出了沉默寡言的性子,几棍子都敲不出一个屁,西杨要不开口,他能一天不说话。
“弘济啊。”西杨完全没有和他较劲的意思,他今年六十二了,精力早有些不济,吃过饭不睡会儿,下午简直都困得没法理事。这会儿一边走一边就打起了呵欠,“如此说,都人传言为真喽?”
文渊阁在皇城内,距离内宫都很近,远处就是影影绰绰的宫墙,里面圈了上千的宫女——又唤作都人,也就是说,从这里走出去,直线不超过一千米就是妃嫔们的住处了,这么近的距离,什么消息流不出来?太子都立了,眼下都要过百日了,玉牒上生母还没写,宫里多了个罗嫔……这些事和皇帝睡谁不睡不一样,是瞒不过大臣们的。但具体发生什么事,除非有人愿意和你说书,不然大臣们也只能是靠猜。在鱼吕之乱以后,现在的宦官提到内事,都和锯嘴的葫芦一样,能漏点风就不错了,要细说原委,却是绝不能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