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章 威尼斯红利(7 / 8)
的简历,很多人在了解她的同时喜欢上了她,而更多人则因为这些帖 子燃起了好奇心,想要看看她在《迈克尔.克莱顿》里的表现到底有多好。
重回热词搜索,imdb名次又反弹回了前列,和她有关的几 部作品dvd销量都是见涨,她佩戴的珠宝品牌、礼服品牌询问度增多……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,注意力就等于金钱,即使不说这些较为间接的影响,最直接的 一点:查询《迈克尔.克莱顿》上映日期,搜索其预告片的网络ip一下骤增至之前的数千倍、数万倍,网民们在抱怨电影没有官网,没有上映甚至没有点映,而一 些影评人也在抱怨——在此之前,《迈克尔.克莱顿》举办的试映会都是邀请制的,总有人拿不到票,当然在那之前,影评人也无所谓,奥斯卡宣传季已经快开始 了,他们有太多片要看。但现在,在这部电影拿了两个金狮以后?无需任何炒作、邀请,这种热度和好奇都让他们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看到这部影片,以给出自己的 评价了。
因为不是奥斯卡重点影片,《迈克尔.克莱顿》的档期本来是定在12月初,从数百个影院开始排片放映,如果按照华纳原本的 试映会规划,在正式上映之前,很多前哨奖项的评委甚至都没机会事先看到影片,当然他们会收到dvd光盘,但这和看试映会的效果怎么一样?当然更不必说公关 游说,这也是绝对不会有的待遇。——这么做除了几乎是放弃奖项角逐,完全只能靠质量去硬撼公关以外,其实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,毕竟,大规模上映反而对于这 种严肃题材的艺术片不利,当时《第五个莎莉》也是通过轮映、增映等手法控制发行成本,细水长流地进行盈利。
然而,威尼斯电影节改 变了一切,正当珍妮弗因为自己的‘酷劲’又招揽了一波人气的同时,华纳也因为超高询问度和日渐改变的发行现实——数码拷贝在过去的几年里可谓是突飞猛 进,05年末《莎莉》上档的时候,数码拷贝才只是新生事物,而到了07年末的现在,数码放映设备已经形成主流,而制作数码拷贝的成本和制作胶片拷贝的成本 比起来有多低?一份胶片拷贝,足以制造数千份数码拷贝了……
这种改变,也使得电影大规模、多厅开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,还有在线订票对于首日票房的把握度,大数据的迅猛发展,网络营销的兴起……这一切因素都使得华纳改变了自己原本有些保守的思路,重新部署了《迈克尔.克莱顿》的发行策略——
照 样是没有任何的冲奥宣传活动,也没有首映礼,因为丹尼尔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