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(1 / 5)
容语如约来到红鹤楼后院,彼时楼座内无虚席,不少才子浪客引佳人为伴,姑娘们媚眼含羞,丹唇逐笑,一片升平景象。
朱赟和许鹤仪已在后院等她,二人皆着素衫,神情凝慕,朱赟蹲在那颗老槐树下,信手拨了拨树下几块瓦片,不过随手尘封半年之久,灰瓦经风吹雨淋,已斑驳不堪。
朱赟触到漆灰的砖瓦,欲要掀起,终究是顿住,于朦胧的夜光里,抬目含笑望着容语,眼底布了一层淡淡的伤,“卿言,我原想今日将这坛女儿红给挖出,以祭王桓,转念一想,倘若喝了,回头谁还记得他?不若,就将其埋在此处,年年我们都来看看它....”
容语眼眶一酸,深以为然,“小王爷所言甚是,我也是此意。”顿了下,又哀恸道,“忘了告诉你们,阿兄到了边关后,更爱喝西风烈,此酒灼烈,他每每豪饮数坛,便在篝火旁载歌载舞....”说到此处,眼前仿佛浮现王桓疏狂肆意的音容相貌,唇角不自禁流露出笑意,
“阿兄说,大漠平沙雁,边关明月圆,那才是男儿该驰骋之地,他这么多年被禁锢在京城,能在死前快慰平生,或许中了他的意。”
“有人谋算一生,寂寂无名,有人惊鸿一现,青史留名,阿兄虽逝,却万古长青.....”
许鹤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,秀挺的身躯孤寂地矗立着,双拳拽紧,闭目神伤,只恨死的不是自己。
朱赟起身抖了抖衣着灰尘,往许鹤仪肩上一拍,笑道,“王桓此人最是豪爽,倘若知你我为他郁郁寡欢,必是嫌恶,事已至此,咱们不如笑送他一程。”
三人上了楼,推门进入预定的雅间,二话不说,先朝王桓惯爱坐的空椅敬了一杯。
谢堰不在,朱承安缺席,原是满席的桌面,空了几处,一席饮下来,终是笑少悲多,再没了往日的风华肆意。
许鹤仪与朱赟喝得酩酊大醉,容语饮的不多,离开前,着人将二人送回府,独自扛着那柄偃月刀回宫,路过三里河的灯市,她临桥而立,把盏对春风,将那樽来不及温的浊酒,洒向涛涛江河。
正待下桥,迎面一小乞儿笑盈盈冲她奔来,将一盏花灯递于她手心,
“有人送与你的.....”扔下这话便跑开了。
一残留温热的竹柄被塞入她手中,垂目,见是一杏黄色的橘子灯盏,不大,用细竹所雕,做工极为精致,底下缀着络子,经风一吹,褶皱的灯面旋转如锣,连带花穗撒开,泛出浅浅的光晕。
她当即将偃月刀戳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