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 不好捏啊(2 / 4)
有亲生儿子,只是收养了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膝下,如今国主老了,精神越来越不济,朝廷里的大权便被刘庆潭、张伯玉两人掌握,让人十分忧心。
还有越国国主最近几年收税有些狠,朝廷和民间都颇有微词。
比如他们都喜欢大宋的药物,问这些宋国士子们有没有带……
而问得最多的,还是大宋的工坊,那些一架机器,抵得上十个百个熟练的织户的机器,还有能一次出数万斤铁水的高炉是不是真的?
那种可以自己走动的钟表是怎么做到的?那些能治瘴气和水蛊的药物都有什么主药。
大宋学子们很难给他们解释其中原理,因为太复杂了,他们当年学习时,也是花了许久,哪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。
于是便用比喻方式给他们讲了原理,最后这一顿饭两边都吃得十分疲惫。
吃完宴席后,众人被安排去休息。
但这一次,却没有集中在一起,而是分成了不同的宅院,好在并不禁止他们相互走动,让他们心下稍安。
就这样住了几日,胡铨每是都在仆人的陪同下,游览升龙府。
这里是大宋与南越国的贸易中心,这里用犀角、金、银、沉香、珍珠、象牙换取大
宋的各种物资,但因为大宋的货物太多太贵,所以,南越国交换最多的,还是稻米。
胡铨没看到大宋的船,听说是因为如今大宋海船都去了南洋三佛齐那边,但他觉得更大可能是大宋的货船在另外的地方停靠。
……
胡铨很快又见到了那位李元河。
但这一次,对方不再如先前那么温和礼貌。
而是带他看去了一处牢房。
一名奄奄一息的少年被捆在木架上,身上的伤口在炎热的天气里发出浓烈腐臭,脸上的血迹已经干涸,但胡铨还是一眼认出了他。
那是在廉州筑工坊时,这个少年是本地俚人,被他选出来当向导,带着他走过大大小小的山川谷地。他只有十五岁,原本是主家的佃户,很好学,很努力,胡铨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,就教了他如何看管高炉,提拔他当了工坊的一个小坊主。
那时,他家里人特别地开心,专门为他庆祝,还请自己参加,给他独享一块看着不太可的腊肉。
他准备离开时,还与他约定,有机会,就带他去京城看看。
如今,这个两天前还开开心心,给他准备行囊的孩子,却快死了。
李元河在他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