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1章 你把握不住(3 / 5)
可是,一来,他们还没有证据,二来,若是真闹出两国邦交之事,又要大军出动,那后果是好是坏,可就真说不准了。
两人在书房里商讨许久,决定还是要先打听到那些工匠的下落。
……
胡铨醒来时,头还有些晕晕的。
睁开眼睛,他便感觉到背上酸痛,像是被人暴打了一顿,回过神,他看着自己手上的铁链,陷入了沉思。
狭小的屋子里,横七竖八地摆着他的十几个同窗,让他对自己处境有了深刻认识。
他,是庐陵有名才子,五年前去东京城游学。
庐陵靠近福建,出过的进士极多,胡铨自然是看不起做器械杂科的神霄院的,但这种偏见,在看到一次意外中烟消云散——那时,只有十七岁的他看神霄院火炮齐鸣,远处楼台灰飞烟灭,瞬间皈依臣服于数理之中,成为了火器的簇拥。
并且,不顾家里强烈反对,放弃了去大儒杨时门下求学的机会,考进了神霄院。
什么书中道理,这火器才是真的道理!
做为庐陵数一数二的才子,他在神霄院也混得风生水起,只用了三年,便已经成功出师,成为一个既可以做规划设计,又可以镗枪械火炮的人才。
去岁朝廷安排要去廉州建立工坊,他便动了心思,想先练练手,然后为自家老家吉州也争取一份,谁料就在今年已经圆满完成任务,准备回京的时候,遇到了劫匪海寇,被抓来这船上。
有点不对,这些海寇,为什么要抓他们?
要知道,神霄院的士子虽然看着只是做器械,但却是当今天子的门生,被抓了,朝廷焉能干休?
就在胡铨思考之时,周围的同窗们也一一醒来,相互搀扶着坐了起来。
他们分析起目前的困境,觉得海寇们可能是想抓他们索要赎金——这应该问题不大,他们都是神霄院精心培养出来的学生,整个大宋都十分稀缺,朝廷不会坐视不管。
虽然如此相互安慰着,但大家都能看到对方心中的忐忑。
就在这时,船舱外传来一阵阵喊打喊杀之声,持续了约半个时辰,终于,舱门被打开,他们被带下大船,来到一处偏僻的海港,看到一名身着丝绸长袍的中年文士。
这名文士先解了他们身上枷锁,然后请他们沐浴更衣,请他们吃了这里饭食。
“诸位不必惊慌,”中年文士微笑道,“在下李元河,乃大越国升龙府人士,追杀海寇来此,看诸位衣冠,应是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