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章 历史的车轮(2 / 4)
们背锅用的,你们要什么时候拿出来,大可一起商量。
掌印官和书吏将这些话写下,在众人的见证下,这些召书有着绝对的效力。
交代完这些事,耶律淳已然不支,让诸臣退下,留下妻子。
“早些将萧哥和阿撒送走吧,”耶律淳用最后力气交代,“不去大宋,去辽东,那陈留守是个好人,会护着你的。给萧哥找个好丈夫,不要再凶阿撒的妻儿,当个好婆婆……”
萧普贤女眸中泪水落下:“这些我都记着,那我呢,你不交代什么吗?”
最后的相视,耶律淳看着妻子的那憔悴的眉眼,轻轻勾起唇角:“不用啊,你可是当年草原上,不输天下英豪的姚哥娘子啊……”
他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,至不可闻。
……
同一时间,东京的赵士程正在和群臣商量岢岚军调动的事宜。
大宋在边境有大量军州,但大多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,光是河东路的岢岚军那几千人是不可能帮着驻防好朔州边境的,更让赵士程心凡的事情是,朝廷诸臣对于连辽抗金一事,反对声浪巨大。
主要原因当然是大宋宗室还在辽东,以谏官杨时为首,他们上书认为,若未将这些大宋宗室发放回来,便证明辽国没有诚意,若这样还派兵援助,实在会让大宋面上无光,所以坚决反对。
更别说用那些宗室的安危说事了,大宋总不能一直被拿捏,以前您派个一千人意思一下,咱们也就当没看见了,可如今要调动数万大军救辽国,这不是闹么?
这个言论非常有市场,虽然很多人也觉得金军崛起对大宋不是什么好事,但金军毕竟远在天边,而助辽是实打实地要出钱出人出粮啊!
如果是奸臣,赵士程当然会对这种人随便处理掉,但问题是,这些人他们不是奸臣,比如杨时,当地方官时,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,被提拔到台谏之后,就是一个敢大胆谏言的臣子。
这样的人不管是杀还是调走,都不合适。
但赵士程可不惯着这些喜欢固守规矩的理学士子们,当场便似笑非笑地怼了回去:“哦,杨卿是迎回那位在辽东的太子殿下登基,来挣个从龙之功么?”
这话太过诛心,以至于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臣当场涨成猪肝色,摇摇欲坠了半晌,恭敬叩首,将官帽取下,深深伏地,不敢再多言一句——有这个帽子扣下来,他说什么都没有用了。
最是无情帝王家,任何皇帝的要害都是皇位,君不见,千百年来为了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