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顺其自然(2 / 4)
也没呼救也没吱声,焉焉地和他上了路。
但是!
他真的想不到外边会乱成这样!
出了上党郡,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世界!
两年前他被父亲接来时,路过河内郡的县城至少还有点人气,如今的这里道路荒芜生草,路过的村落里就那么一两个走不动的老幼,骨如枯柴,形如饿殍,目有幽光,光是看着就能把他吓哭。
河内的渡口原本是很繁华的,如今个船夫都找不到,还是舅舅自己带的人,藏好的船。
南下洛阳到许昌的一路更不用说,原本他只是可惜没看到决赛,对外边的世界很好奇有期待的,但这一路见闻,惊得他只想回家找妈妈,甚至那时候,家里讨厌的书本和先生都变得可爱起来。
到了许昌更是可怕,宫殿还是曹操那时修的,有一百年了,老旧的木头宫殿里充盈着木头的腐朽气味,只能点燃兰膏香料来掩盖,没有陶瓷的便器,只能用桶,没有铺着羽绒被的床炕,只有湿冷的矮榻。
炒菜的厨子找不到好的吃食的,每天只会煮粥熬汤,肉的腥味去不掉。
更没有小说连环画和各种表演,小吃更是想都别想,每天都担心匈奴人打过来……
两个舅舅传檄天下让四方来援,四方当然都不理,如此一来,甚至大一点的盗匪都会骚扰许昌城。
舅舅手里没有兵,就找了东海王的旧部阎鼎来护卫许昌,结果这阎鼎觉得许昌不安全,硬要回关中——两边说不拢,这阎鼎就准备用强,舅舅直接就跑了。
天知道他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好在上党及时打败阎鼎,把他救回去,让他又有盼头。
这么好的郡守,这么好的人,他当然要回报!
所以,在离开许昌之前,这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司马邺写下了可能是最后封太子诏书——以加封上党魏瑾为渤海公、幽州刺史,都督幽冀并诸军事,使持节,传檄天下。
为了让这个任命更有合法性,这个少年干脆在上边多加了几个任命:任命凉州张轨为太尉、凉州牧,进爵西平公;又拜并州刘琨为大将军、大司空;任命琅琊王,为联军盟主,摄大位,攻伐匈奴。
简单一点说,就是给四方的都督都一个大位,且这些都是打包的,他们要是认可自己的那份加封,那就要一起认可别人的,如果别人的,那自己的加封就没有用。
因为你总不能说一份信上就你是真的,别人都是假的。
上党来救他的人是的薄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