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夜游京城,枕戈待旦。(7 / 9)
游修一个,水患就一劳永逸了!”
“啊,但是,修水坝得劳民伤财吧?”
“你傻啊!大禹治水听过没有?也不想想那些淹掉的田地粮食又得值多少?钱了!”
“也是啊。”
天色渐暗,华灯初上?。
宴语凉死性未改,一进卖话本的铺子就两眼放光走不动路。
荀长陪着他挑。老板则低头看看《文蠹笑传》的插画,又抬头看看冷着脸僵硬无措的奚行?检。
这,这位公子长得好像画中人啊!可惜远不如?画中人媚眼如丝。
好容易从话本铺子满载而归,宴语凉又扑向隔壁摊子的糖渍瀛洲梅。大夏的梅子多青梅,瀛洲产的却是红梅,糖渍以后能放很久不会坏。只不过以前都是一颗颗包好单卖的,如?今却都散着卖。
奚行?检:“要吃吗?”
以前一枚铜钱一颗梅子。十年后,三个铜钱买了一大包。
宴语凉:“这么便宜了啊。”
奚行?检:“如?今都很少?有人买这个了,太过甜腻。”
宴语凉不信,咬了一口却也觉得太甜腻。可是好奇怪,犹记少?年时第一次吃到这糖渍梅子惊为天人,后来每每来西市必买,觉得比宫里的点心都吃。
当年记忆中的好东西,如?今再比樱儿的梅子炖肉、比奚卿的手制梅干……已经完全比不了了。
……
夜色渐浓。
宴语凉:“好像一路走来,一个乞丐都没见着。”
“人虽多、摊贩也多,地面却很干净,没有人乱扔的杂物。”
一切和记忆中都不一样了。十年来,大夏该收容的收容,该整治的整治,一转眼已经是真正的几近盛世繁华的井井有条。
路边小孩子在吃着糖葫芦玩着小烟花,老头子笑着看他们。在往前走,是十余座高楼联袂、灯火通明,宴语凉一时都以为是什么新修的佛堂寺庙。
荀长:“是翰林院。湖对面那个大的,是京城贡院。”
宴语凉:“啊?搬到这么繁华的地段了啊?”
荀长:“阿凉让搬的,这十年来许多事,减税、减役、安置孤苦、帮扶畜牧,修路、修桥、造船。但朝廷一直最重公学私学,为给百姓一个好榜样,是以把太学和贡院迁来了京城最繁华之处。”
“阿凉瞧,那边还有游学生?。”
几个异族少年擦身而过,穿着太学的学生服,流利地说着大夏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