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(4 / 6)
……”他抓耳挠腮,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。
赵肃再次感叹这两父子没有一点相像之处,他缓下脸色:“无功不受禄,衣服我真用不着,那件事我也没放心上,你回去罢。”
赵暖讷讷了一会儿,忽然道:“那不若明日我来找你,我们一块儿去上学吧,正好都在城东,顺路,我也有问题要请教贤弟!”
赵肃苦笑,我没看过几天书,到底是谁请教谁?
但一对上他满怀期盼的眼神,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。
人家都这么热情了,你还能说啥?
他无奈地答应下来,无奈地看着赵暖兴高采烈地转身离去,闹不清这孩子为什么对只有一面之缘,之前甚至没有多少交集的自己如此上心。
直到第二天,他才知道真相。
从他们出门伊始,直到分道扬镳,赵暖的嘴巴就没停过。
这娃已经不能用活泼好学来形容,那简直是聒噪和精力过剩。
身为族学先生的儿子,比自己早入学那么多年,可论起学识,还真没比他强多少,有些连赵肃都知道的文章,他居然说不出来,于是不到一刻钟,他看赵肃的目光,已经由亲近上升至崇拜。
赵慎羽自恃清高,对族学里的学生不假辞色,加上赵暖肚子里也少了点墨水,在同窗里自然不得人缘,苦闷已久的他碰上赵肃,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,大有说上三天三夜也不累的趋势。
自那以后,他几乎天天都来找赵肃,风雨无阻,从不落下,以致于有一回被元殊瞧见,对他冷嘲热讽:“圣人云,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你倒好,效仿东郭先生,以身伺狼,被当众奚落欺负,一转眼就跟人家儿子好上了!”
赵肃戏谑:“这不能一概而论,他胸无城府,大大咧咧,是个值得交的朋友,不像小师兄这么狡诈。”
果不其然,元殊沉下脸色,气冲冲转身就走,那模样活似被踩了尾巴炸毛的猫儿。
与他比起来,慢吞吞走在后面,脸上带着浓浓笑意的赵肃,倒更像个师兄。
戴公望把这一幕看在眼里,忍不住也跟着笑。
元殊这孩子聪颖过人,因而学得少年老成,见了谁都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,自打赵肃来后,倒是一天比一天有烟火气了。
日子像流水,就这么慢慢地淌过去。
赵肃每天读书采药两不落下,晚上回到家,往往还要就着微弱的烛火再练会儿字,他的起点本来就低,就算多了几百年的见识,论起写八股文和策论的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