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(5 / 6)
让他们把《孟子》从哪一段背到哪一段,并且要揣摩含义。
末了就完全抛开四书五经了,戴公望开始讲他云游各地时的见闻,做官时碰到的事情,讲江浙沿海一带时时有倭寇犯禁,讲黄河泛滥,灾民卖儿鬻女,人吃人,还说起永乐年间郑和出海的趣闻,许多细节别说元殊,就连赵肃都没听说过,是以两人都听得津津有味,浑不觉时间飞逝。
用过午饭,戴公望入了后院休息片刻,元殊跟赵肃则留在书斋,书斋里另设有小榻,他们或小寐,或发呆,都没人拘束。
赵肃利用这个闲暇时间,正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字帖,他现在的毛笔字太难看,得抓紧练习。
一抬头,就看见小孩儿黑黑的脑袋在前面一晃一晃,煞有介事地小声读书,就是不回头朝他看上一眼。
闷声一笑,起了逗弄的念头,赵肃虚咳道:“小师兄,这一段话我不懂,你能不能教教我?”
对方理也不理,仿佛没听到。
赵肃锲而不舍地骚扰:“小师兄!小师兄!”
甚至伸手去扯他的袖子。
喊了五六声,元殊终于腾地回过头,气势汹汹:“师兄就师兄,为何要加个小字?!”
作者有话要说:
————今天的历史小随笔————
我小的时候,很讨厌嘉靖皇帝。
你们想想,一个差点被宫女缢死,喜欢修仙,喜欢打大臣的皇帝能好到哪里去?
但是年龄渐渐大了,当我翻明史,翻历史札记的时候,发现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。
比如说嘉靖很聪明,也很多疑,这点跟康熙很像。
他们都喜欢把大臣和儿子玩弄于鼓掌之中。
比如说严嵩能横行那么多年,不是因为他权势熏天,而是因为嘉靖需要他。
但是到了后来,到底谁玩谁也说不清楚了。
严世蕃、徐阶、高拱、张居正,每一个的智商都不比嘉靖差,久而久之摸清了皇帝的脾性,所以大家互相玩,玩死了拉倒。
但嘉靖的聪明完全没用在正路上,这娃几十年如一日地修仙,并且觉得自己马上就能成仙。
结果真的成仙了,留下一个烂摊子。
农民起义、倭寇肆虐、鞑靼甚至打到北京城下,无数反对严嵩的忠良被杀掉了,继任的皇帝也无能。
但是明朝注定命不该绝,上天送来了徐阶、高拱、张居正、戚继光、申时行、王锡爵,这些猛人硬生生把东倒西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