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封神(5)(2 / 7)
质子,也是稀疏平常的事,毕竟其他强大的诸侯都是这么做的,可这并不代表姬昌不疼爱伯邑考,不然伯邑考的死也就不会彻底激起姬昌的反意了。
然而反意归反意,也不是谁都能接受自己亲口吃了自己儿子一事的。因而当顾帝辛上位,分化出了‘伯邑考’,还给出了那么一个解释,姬昌当时都不太想去细究,只是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喜悦,以及内心愧疚有所消减的轻松中。
然而这一切又回到了起点。
姬昌几乎要崩溃了,他仍旧痛恨帝辛,可原先那“女娲娘娘派了苏妲己蛊惑帝辛,为了霍乱朝纲,就让帝辛对着伯邑考下杀手”的理论却深入了姬昌骨髓,让他连带着痛恨起整件祸事的源头来。
哪怕姬昌重新接纳了姜子牙。
总而言之,真假大王一事发人深省,顺带挖下了不知凡几的坑,只等着有朝一日爆发而已。
而这“有朝一日”并不太远。
本来封神大劫的开端是因为天庭再度成立,然而只有昊天和瑶池两个光杆司令,需要其他神仙来补位,但其他神仙没谁是愿意的,不得已才有了封神大劫。而负责开劫的女娲将劫开在了人间界,在灭商立周中完成封神,而一个朝代灭亡和一个朝代的兴起少不了战争,鲜血和死亡,哪怕这次有会法力的各色人等加入。
而阐教,截教,人教三教弟子乃至散仙的加入,只是让朝代更迭多了几分奇幻色彩而已,该流的血还是要流,该有的伤亡还是要有,该有的动乱还是更为动乱。
百姓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。
然而被女娲娘娘甄别为真的‘帝辛’他仍无所作为,甚至还雪上加霜的迁居,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建造了奢华无比的鹿台,每日里极尽奢靡,全然不在乎百姓和将士们的死活,这无疑让百姓们更加失望,还有源源不断涌出来的愤懑——
如果没有先前顾帝辛上位的那一年,百姓们其实对‘帝辛’还不会那么的怨声载道,可正因为有顾帝辛这个珠玉在侧,又有‘帝辛’这样的反面教材,百姓们无疑更为怀念顾帝辛,进而对‘帝辛’产生诸多怨怼。
其实还不止对‘帝辛’的,还有对女娲娘娘,谁让女娲娘娘“有眼无珠”呢。
而当这怨怼值越积越高时,那就到了是选择继续沉默,还是选择爆发的时候了。
最后朝歌的百姓在女娲庙日日夜夜祈祷无果后,选择了爆发。
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站出来痛心疾首,渐渐的就有更多人受到了感染,他们最后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