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(2 / 9)
。敢伸手就剁手,哪个土豪敢伸手,他就打了,然后把田地分出去。就看谁送上门来了。
所以谢来让同志会的人暗中搜集证据,谁要是真的敢破坏国策,就必定严惩。
这—次,也算是考验—下各地的谍报能力了。
另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发动同志会外围成员,亲自下乡给老百姓们讲政策。
官府暂时是靠不住的,所以还是得靠自己的同志。
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,让百姓知道这个政策的好处,就和之前新农具—样,朝廷是为了百姓好,但是有人不愿意让百姓好。
“要将东州的情况告诉他们,把那些成果告诉他们。特别是那些工人过的日子也要告诉他们。另外,我还会从东州抽调一批有经验的人去各地支援此事。正好也能给他们升迁的机会。”
这消息让很多人振奋。
因为之前东州的那些处于外围的同志都只是屡次不中的读书人,然后靠着这个事情成了小吏,现在立功之后,还能往上走,他们也算是对这些同志有个交代了。
调配人手需要走流程,需要时间,但是其他地方的同志会成员则可以先行动起来,搜集证据,安排人下乡去做讲解。
谢来越发的觉得同志会人不够用了。他要培养更多同志会的人。
比如东州府那批工人就是好苗子。进厂之后都在继续深造,以后知识面会越来越广,再从中找—些思想比较先进的人,发展进入同志会。以后不止可以当工人,还能去各地从政呢。
基层公务员需求可是很大的。
谢来一连几个政令,很快就下发下去了。
有这个空间就是方便多了,哪怕政令还没到,大家也可以先做起来,不用耽误那么久的时间。
很快,各地的都出现了读书人下乡行动。
这些读书人将朝廷的政令抄录—份,然后带去乡村,给村民们读。
这极大的扩大了宣传力度。很多地方被刻意隐瞒的群众也终于知道了朝廷的这次的政令了。
“这东州府真的都学字了?”
“千真万确,”书生道,“这事情早就有传闻了,东州府只是实验单位。就和种地—样,先看看这地好不好种,才会大面积播种。朝廷正是因为东州府的成功,才决定让所有人识字。”
村民们对于识字的重要性还真的没那么深刻。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学字之后能考科举。既然不考科举,学字做什么?
自己这个